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

155阅读 | 5收藏 | 1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2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3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4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5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6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7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8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9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0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1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2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3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4页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含解析).doc第1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笛声悠 上传于:2024-06-16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历史一检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结合如表判断,“樱”、“篮”字采用的造字方法是(  ) 甲骨文字形举例 造字方法 象形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假借字 字例 日​ 明​ 河​ 正​借为征 ​ A. 象形 B. 会意 C. 形声 D. 假借 2. 《晋书•食货志》载:“天不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反映出(  ) A. 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C.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任务完成 D. 西晋王朝保护大地主的利益 3. 唐代许多女子读私塾,打马球,像男子一样有着自己的活动。外国人入朝为官已经是常态,最高峰时期更是达到三千多人。由此可见当时(  ) A. 棋类运动的流行 B. 社会风气的开放 C. 城市商业的兴盛 D. 民族关系的融洽 4. 《永乐大典》对12世纪某一历史事件评论道:“耻莫大焉,仇雪耻,今其时矣。”该事件是(  ) A. 靖康之变 B. 澶渊之盟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 5. 如图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方框空白处对应的内容应是(  )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设置台湾府 C. 平定噶尔丹叛乱 D. 册封达赖、班禅 6. 1895年4月,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被闻声而动的保守派官员阻挠,而未能交到光绪帝手中。这一事件(  ) A.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B.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C. 标志着戊戌政变的开始 D. 表明《马关条约》已废除 7. 1940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表了《关于在敌后地区没收大汉奸土地财产问题的指示》,指出:“绝不应没收一切汉奸的土地财产,绝不应把没收汉奸土地财产变成普遍的没收土地与分配土地的运动。”这一指示及其后的行动有助于(  ) A.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建立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 C. 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打击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 8. 1908年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这说明《申报》(  ) A. 注重新闻的真实性 B. 以赢利为主要目的 C.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 专门发表政论文章 9. 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据此可知(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B. 新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C.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 D.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10. 1972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删除的决议。该决议(  ) A. 为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B. 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 说明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D. 恢复了新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 11. 穆罕默德用《古兰经》鼓励他的门徒:“为了追求知识,虽远在中国,也应该去。”这说明当时(  ) A. 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 B. 阿拉伯帝国疆域非常辽阔 C. 穆罕默德已控制了中亚地区 D. 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特色 12. 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同导火索是(  ) A. 宗教冲突 B. 民族压迫 C. 外敌入侵 D. 赋税征收 13. 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官秩表”的颁布(  ) A. 废除了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 B. 提高了俄国政府行政管理效能 C. 创建了纪律严明的新式军队 D. 保护和刺激本国民族工业发展 14. 在接受《凡尔赛条约》文本时,德国代表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唯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说:“这不是和平,不过是二十年的休战。”这反映出(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 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 C. 德国是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D. 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15. 基辛格博士在其《回忆录》中说,先讨论非洲等国提案“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在我们的双重代表权提案还来不及交付表决之前,北京几乎就已被接纳加入联合国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席位得益于(  ) A.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 B. 美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下降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6. 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长安,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交融。 判断:        改正:        17. 启蒙思想家严复的译著《海国图志》把生物进化学说介绍到了中国。 判断:        改正:        18.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作了即席发言,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判断:        改正:        19. 罗斯福政府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判断:        改正: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0. 阅读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图中①处的史实是        ,②处的时间是        年,给③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 (2)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铁左趾,没人其器物左趾,没人其器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措施?汉武帝在经济领域还有哪些重要举措? 材料二  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的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都转入战时轨道……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起来用于战争,苏维埃政权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苏维埃政权采取了哪些“非常措施”?并分析其政治意图。 (3) 两则材料反映的措施有何共同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主张诞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据马执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表现。文艺复兴与启蒙思想有何共同之处?结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思,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故C符合题意;“樱”和“篮”字采用的造字方法是形声,不是象形、会意和假借,排除AB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中的造字方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中的造字方法。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天不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题干反映出魏晋以来由于北方动乱,大批北方民众相继南迁避难,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加之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百姓安居乐业,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与政权落入武将手中无关,排除B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完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与西晋王朝保护大地主的利益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晋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以及原因。 3.【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没有体现出唐代棋类运动的流行,排除A项; 根据材料可知,女性地位得到提高,可以和男子一样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外国人入朝为官已经是常态,这反映出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与城市商业的兴盛无关,排除C项; 民族关系指的是国内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4.【答案】A 【解析】A.据所学可知,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根据题意,A项正确。 B.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排除B项。 C.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建立北宋,排除C项。 D.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靖康之变。注意掌握北宋灭亡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永乐大典》对该历史事件的评论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A.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始了台湾的明郑时期,与清朝版图无关。B.由图中所示空白处为东南方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C.平定葛尔丹叛乱发生在清朝疆域的西北方向。D.清朝统治者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位置在西南方向。故选B。 本题结合清朝疆域的方位,考查设置台湾府这一知识点。 本题考查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相关措施,解题时要注意时空方向的把握,以免发生错误。 6.【答案】B 【解析】A.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宣告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排除。 D.《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没有表明《马关条约》已废除,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公车上书,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维新变法运动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答案】A 【解析】据“绝不应没收一切汉奸的土地财产,绝不应把没收汉奸土地财产变成普遍的没收土地与分配土地的运动。”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奸亲日派也有两面分子,1940年7月,中共中央下达的指示就是要争取动摇的那部分,鼓励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吸收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题干这一指示及其后的行动有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1940年3月6日,由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指示,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建立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1938年10月到1943年7月,题干所述时间在其范围内,所以不可能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打击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事件是一二•九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A.题干材料“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说明《申报》注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申报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符合题意。 B.题干材料不能体现《申报》以赢利为主要目的,排除。 C.题干材料只是说明《申报》报道光绪帝驾崩的电讯,并不能看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排除。 D.《申报》是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记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申报》,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正如毛泽东所说,“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据此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B项正确;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不是影响,排除C项;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题干反映的是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 10.【答案】A 【解析】A.自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便开始为香港与澳门的主权问题采取外交行动。把香港、澳门从联合国殖民地名单中拿掉,杜绝了主权争议,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扫清了可能的障碍,正确。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排除。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动综合国力的增强,排除。D.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新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 故选:A。 依据题干“通过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删除的决议”可知考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所产生作用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1.【答案】A 【解析】A.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民族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重视文化的民族,题干信息反映了当时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正确。 B.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渴求与阿拉伯帝国疆域无关,排除。 C.穆罕默德已控制了中亚地区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D.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向中国求取知识,没有突出阿拉伯文化的鲜明特色,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特点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解此题要抓住关键信息“虽远在中国,也应该去”。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三级会议的召开。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计划向资产阶级、新贵族征税,引发内战;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的问题,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三级会议的召开,与宗教冲突、民族压迫和外敌入侵均没有关系,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同导火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引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同原因。 13.【答案】B 【解析】据题干“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体现了彼得一世‘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