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2和5的倍数的特征 节次: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运动让我们健康快乐成长,让我们一同欣赏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吧!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根据信息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提问引到:跳交谊舞(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2.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问: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可以派多少人?
(2)2的倍数特征
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问: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问: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汇报交流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引导学生研究个位有什么特征与十位有什么关系来总结特征)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
(4)验证结论
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
(5)学习偶数、奇数。
①老师介绍偶数、奇数的概念。
老师举多个数,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②说明:0是偶数,但我们在这个单元中一般不考虑0。
③介绍学习方法:刚才同学们把2的倍数写出来研究的方法叫列举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数学研究方法。
3. 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1)用刚才的方法自己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交流:个位上是5或0。
(3)学生举例验证。
4. 2和5倍数的共同特征
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用“百数表”把2、5共同的倍数找出来研究特征。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如: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跳圆圈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等)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学生交流。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个位上是双数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学生合作完成,并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总结: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2
奇数、偶数学生容易分清,做此题的时候可以比比谁分的快,让疲劳的大脑兴奋起来。
2.自主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填一填,再交流,然后根据2、5共同的倍数让学生把两个集合圈重新画一画
2的倍数 5的倍数
3.按要求组数。
0 、6、9、7
奇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本课使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培养了学生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板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
各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节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3的倍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能被3整除的特征,并会判断。
教学难点:正确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经历3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出示情境图,揭题。
指名说说2、5倍数的特征
直接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和5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术交流汇报。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受2、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大多会从数的个位上的数字进行研究,学生可能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针对学生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及时举出反例予以反驳:13、16、26、29等一些数个位上3、6、9就不是3的倍数,而24、15、27等一些数反而是3的倍数。
谈话:看来只观察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2.探究特征
①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百数表、列举法)
谈话:把“百数表”中3的倍数圈出来研究研究。(学生人手一份十行十列的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②学生独立尝试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学生思考交流:
小结: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学生猜测,并反馈验证。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
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没有规律……
三、拓宽应用。
1.自主练习4
学生判断时注意说说判断的依据。
2.自主练习5
3.自主练习6
4.自主练习7
学生利用特征判断后,教学生快速判断法,比如49只看4就知道它不是3的倍数,引导学生发现:遇到数字本身是3的倍数时,可以略去不加,如1236,只要算1+2=3即可判断1236是3的倍数。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了2、5、3的倍数的特征,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交流。
课后反思:本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首先让学生根据上一节探索的方法去验证,结果不对,然后改变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3、6、9、39、159、987...
教学内容:质数与合数 节次: 3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了,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举行了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问: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
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3.交流自己的发现。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发现:数字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字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5.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操作验证。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相互补充得出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拓宽应用。
1.把下面数中的合数圈起来。
80 7 35 23 40 56
47 94 28 43 31 9
2.在自然数11-20中,质数有( ),合数有(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
3.老师出一个数,谁能最快的判断它是质数或是合数,进行抢答。
51 2 10 11 23 12 29 34 57 91 100 1
4.判断
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非零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
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某校五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如下
班别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人数
40
42
48
45
各班要划分活动小组,如果每组5人,哪个班能正好分完?每组4人或6人呢?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学生抢答。
学生先独立判断,再说出原因。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了质数合数,学生很容易与奇数偶数的概念混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区别。让学生同桌交流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有何区别,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 节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的分解质因数。
教学难点: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
教学措施:让学生真正明白分解质因数的含义,从而避免分解质因数过程中出现合数的错误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3.说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4.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它们各能被哪些数整除?
3 6 21 28 53 60 75 97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一)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1.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关数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数字游戏好吗?玩游戏之前要交代几条游戏规则
(1)写成两个数相乘或连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得分越高;
(2)只能用自然数;
(3)不能用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由老师写一个数,把能写成几个数连乘的数写成几个数连乘,例如:4=2×2 12=2×2×3 22=2×11。每正确写一个乘号得一分,写错一个乘号扣一分,最后哪组的分加起来最多这个小组获得胜利.
教师出示下面的数.
6= 21= 17= 50=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