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一状况始于( )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时期 D. 汉朝时期
下面这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所反映历史事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
A. 项羽夫差 B. 刘邦夫差 C. 刘邦阖闾 D. 项羽勾践
《汉书》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者往来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材料中“凿空”之举( )
A. 破坏了“和亲政策”,激化了与匈奴的矛盾B. 促进了汉朝同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C. 标志着汉朝中央政府开始正式管理西域地区D. 开辟了通往印度洋沿岸以及红海地区的道路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出了“史诗互证”的史学方法与理论,下列诗句可以用来补证唐代社会历史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D.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说明( )
A. 唐朝时期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B. 唐朝时期摒弃男尊女卑C. 唐朝时期女子社会地位高于男子 D. 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他们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他们的共同点是( )
A. 促进了对外交往 B. 为我国开辟了新的疆域C. 抗击外国侵略者 D. 得到清朝统治者的重用
霍去病认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戚继光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五四爱国青年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从以上材料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
A. 中华民族英杰辈出,每一个时代都有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富强和安定拼搏奋斗B. 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受到历史天条件和个人喜好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C. 古代英雄人物和近代历史人物对许多事件有不同的理解,近代人物更加爱国爱民D. 霍去病、戚继光、五四爱国青年都成功抗击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
宋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宋太祖甚至用文臣主持军务,在宋朝逐渐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材料反映出( )
A. 宋朝武将德才不及文臣 B. 宋朝重视教育,文官取代了武将C.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宋朝时期社会安定,不需要武将
“西方绝对优势兵力与清朝心里较量的结果是缔结了两项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开放沿海五个‘条约’口岸;准许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这两项条约为( )
A. 《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 B. 《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C. 《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 戊戌变法时期 D. 五四爱国运动时期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如图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②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近代化运动C. ③彻底终结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D. ④新中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图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观察如图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产量快速增长B.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畜牧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C.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畜牧业迅猛发展D.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外交事件是( )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D.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欧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家要研究西方文明的起源,需要研究(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中国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印度文明
1832年出版的《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一书中提到:“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材料中所描述现象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他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说明秦始皇的“残酷无道”。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秦始皇值得后人“仰慕”的“统一中国的工作”。(请举三例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大庆石油工人的口号
(1) 依据材料一回答,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铁人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他们认为传统的一套措施已经不能应付新的形势,必须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于是他们打起“自强”、“求富”的牌子,主持推行洋务“新政”。 ——龚书铎、方攸翰《中国近代史纲》
(1) 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谁?他们推行洋务“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中的“他们”能否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请举例说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这一状况始于战国时期。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考查都江堰,知道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历史事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勾践。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项羽、勾践,知道题干反映历史事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勾践。本题考查项羽、勾践,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凿空”之举促进了汉朝同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本题考查汉通西域,知道材料中“凿空”之举促进了汉朝同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本题考查汉通西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解析】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知描绘的唐朝盛世的社会局面,故A符合题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歌颂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歌颂唐明皇忠贞不渝的爱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的不满;因此BC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的史实。解题关键是掌握“史诗互证”的史学方法与理论。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进行判断。
5.【答案】D
【解析】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盛唐气象,知道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解析】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的共同点是抗击外国侵略者。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将戚继光和郑成功归为一类的原因。戚继光和郑成功都是维护民族统一的民族英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和郑成功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霍去病、戚继光都为了保护国家安全而奋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五四爱国青年代表着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精神,从材料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有无数为国家的富强和安定拼搏奋斗的英雄,故A正确;题干信息未显示“个人喜好“,故B错误。近代人物更加爱国爱民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中只有戚继光抗击了日本侵略者,故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霍去病抗击匈奴、戚继光抗倭和五四运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把握霍去病抗击匈奴、戚继光抗倭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