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
高二生物组:曹瑞荣
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为了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我认真研读《名师谈教育》中的有关“赏识教育”的不同对象、不同方法及讲究,并结合我的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渐学会了赏识每一位学生:用阳光的心态去欣赏、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到轻松、愉悦起来,在其乐融融的状态下学习。
首先,我用阳光的心态欣赏每一位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学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如2011-12-13我在X—17(现在13班)上课,让同学们讨论“恩格尔曼所做的实验有什么巧妙之处?”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气氛活跃。然后,让学习小组展示时,刘克同学---期中考试班级倒数第四名,回答得很好---思路清晰,只不过语言表达有些混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呢?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难免会做出一些幼稚无知的事,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正确积极地引导,使其扬长避短,谨记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的话:“你的教鞭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学会赞美你的学生,相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的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称赞他”。
其次,我试着去理解每一位学生。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理解是指人去了解、接受对方的行为和思想。有人说理解是爱的别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心理部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包括两层意思: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心灵,不能千篇一律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再要理解学生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思想,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的渴望。
1、 理解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季娜摘花”的故事。季娜没经教师同意,就摘了学校里一朵很美的花,这时教师没有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学生,她透过孩子那坦白无邪的目光,看到了孩子的纯真,于是慢慢询问原因,孩子望着老师诚实的说:“我祖母病得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噙着泪水。这时这位教师没有责备她,并且很受感动地说:“季娜你再摘三朵花吧,拿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拿一朵送给你,为你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心!”这是多么深刻的理解啊!相信季娜会永世不忘的。所以我们老师当学生有了困难请求你帮助时,当学生委屈向你诉说时,你定要去及时认真地理解,去聆听学生的心灵。须知这时正是学生需要理解,需要爱的时候,也是教师理解学生心灵的好时机。
2、 理解学生的爱玩
大发明家爱迪生自幼好玩,有一次校长请来其母说:“你儿子简直是个大坏蛋,怎么这样贪玩······”,不等校长讲完他母亲就说:“对不起,我家只有好蛋,没有坏蛋。”也许爱迪生后来成为大发明家,儿时母亲对他的理解功不可没。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不要发现学生活泼好动就断定这个学生有“多动症”,断定他是一个坏学生,而要借此让他多参加各类活动,指导他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把握知识、掌握技能。如在2013-4-2号我在X-17班上课,在下课前5分钟时我正在指导学生做课时小结,其中杨保亮同学偷偷地摆弄着魔方,我发现后亲切地对他说“玩魔方很好,能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欢迎你到魔方社团来,时间是星期二和星期五的下午第四节。
最后,我努力去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赏识学生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尊重学生包含二层意思。其一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师生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其二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教师绝不能伤害每个学生的尊严。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有学生的经验,有时他往往会提出许多在教师看来不值一提的问题。这时教师首要的是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他的爱思考,赏识他有提问题的勇气。
1、 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的人,也许教师一句无意的“你怎么这么愚蠢”,“你这饭桶”。将给学生心灵带来无尽的创伤,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材。学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自尊;因而教师不能歧视任何一位学生,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在教学中,我总是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看成我的朋友,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和老师是平等的。我总是先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认真倾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然后自己和自己对话:我对“他”了解多少?“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我用什么方式和“他”交流沟通?用眼神、语言、动作还是其他的方式? 我这样做能使“他”建立自信心么?有成就感么?能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