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
耿 飒
摘 要: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指的是利率管理体制由国家集中管理型体制向市场自由决定型体制的转换过程。利率市场化后,国家只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则基本放开,其水平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其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自主选择。近年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上调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速,在提高商业银行对于存款利率定价自主权的同时,也对其经营业绩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改革 银行
1、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指的是利率管理体制由国家集中管理型体制向市场自由决定型体制的转换过程。利率市场化后,国家只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则基本放开,其水平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其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由市场自主选择[1]。
央行已于2012年7月6日不对称降息允许存款利率最高上浮10%。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和0.4个百分点,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兼并。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上调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一步提速,在提高商业银行对于存款利率定价自主权的同时,也对其经营业绩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近期由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不仅明确规定50万最高偿付限额为99.63%存款人全额保护,而且较征求意见稿增设7日偿付时限以进一步保护存款人利益。存款保险制度真正落地,保障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一步继续向前推进。
2、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
2.1 银行业利息收入减少
长期以来,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由央行制定统一标准,固定息差让银行持续享受着政策红利。金融危机之后,在经济缓慢复苏过程中,银行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盈利。如今利率市场化改革被进一步推进,放松实际存款利率上限后,随着银行的高利差不断由市场自发调节而缩小,银行利息利润将不断降低至合理水平。中国银行业利息收入占比势必会呈下滑趋势,银行业高利润将不会持续。
截至3月30日,5大国有上市银行已悉数披露了2014年业绩报告。从净利润上看,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763亿元,同比增长5.1%;农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795.10亿元,同比增长8.0%;中国银行实现税后利润1771.98亿元,同比增长8.22%;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2282.47亿元,同比增长6.10%;交通银行实现净利润658.50亿元,同比增长5.71%[3]。受国内外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等诸多原因的影响,2014年上述五大行的利润增速均降至个位数。
2.2 银行业格局调整
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激化银行间的竞争,这将逐渐改变之前的银行行业格局。央行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银行可以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中小银行为了与大型银行争夺客户资源,会通过降低本行贷款利率的方式,放弃一部分利润,从而吸引部分央企、国企与他们合作,同时中小银行会选择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以吸收更多的居民存款。央行对票据贴现利率的放开,同样可以驱使中小银行降低自身贴现利率,从大型银行中抢走客户。显然,银行需要在维护客户资源与维持利润之间不断寻找微妙的平衡,这对银行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2.3 对银行经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银行经营的机遇在于银行可以自主确定借贷利率,从而与民间借贷竞争。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的方式吸引民间资金,并且利用自身安全性高和规范性强的优势与陷入信任危机的民间借贷相竞争,争取信贷规模。《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行,会增加小银行信用和竞争能力,使小银行的存款和大银行的一样安全。
对银行经营的挑战在于中小银行的经验风险加大。近年来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出现了经营困难、风险较大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