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 概括“洞庭湖景象”;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4、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重点:
1、理解诗歌大意, 概括“洞庭湖景象”;
2、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难点:
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有了才能,他一定还会想得到更好的施展,
或者得到重用,韩愈的《马说》就告诉我们:“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唐朝这样一个诗歌盛世的年代,可谓有众多的“千里马”,像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孟浩然也想施展自己的才华,想进朝廷做官而苦于无人引荐,那么,他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自荐的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他的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生活在大唐盛世。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于吴越。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右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
2、关于干谒诗:
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赏识自己,荐举自己或重用自己。反映这类题材的诗谓之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投赠当时位居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器重。干谒诗的文思情采最能看出作者的风骨、人格。有的满篇卑躬屈膝,奴颜媚骨;有的满篇叫苦不迭,乞人怜悯;也有的自命清高,恃才傲物;而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则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点到为止,含而不露骨,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3、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三、指导朗读。
1、听读,把握节奏。
2、多种形式朗读。
四、理解诗意。
1、重点词语。
【1】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5】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6】济(jì):渡。
【7】端居:安居。
【8】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9】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 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10】徒:只能。
【11】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2、古诗今译。
八月的洞庭湖水涨得平平满满,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
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击着坚固的岳阳古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当。
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五、赏析全诗。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渺,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极显湖水喧嚣动荡,桀傲不驯的自然伟力,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对仗]
颈联转入抒情。采用了类比的手法,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援引赏识。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世出仕,为民谋利,深感惭愧。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闲居不仕,有耻圣明。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 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 “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总之,诗人那种有志难酬、不得己而为之的难言之情“逸”于言表。
总之就是想当官,又清高不好意思开口。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小结: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 所看到的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着重于“望”, 以描写景物为主;后半部分写“赠张丞相” 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着重于“赠”,是以表达意愿为主。“赠”因“望”起,为感兴之作。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
五、合作探究。
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势。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并赏析这
一联的妙处。
画面描述: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地摇晃起来。
妙处: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故;隐喻想做官但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六、主题及艺术特色:
1、主题:
这首诗先描写了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再借此含蓄地表达希望得到引荐,积极用世的愿望。
2、艺术特色: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
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
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
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七、课堂检测。
(一)理解性填空。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言律诗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对照具体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并用一个词概括。
【1】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
【2】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
【3】气蒸云梦泽(水气迷漫)
【4】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
6、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7、“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