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要选好角度
◎夏凌翔
凡是好文章,读后总能引起共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好文章总能选择一个切入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鲁迅《故乡》以“我”回故乡为角度,描写了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王家新《在山的那边》以一个山区孩子童年时幻想追寻大海为角度,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吴冠中《桥之美》以画家眼中的桥为角度,写出了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作文选取的角度。
一、一石激浪
“一石激浪”意思是扔一块石头到水中掀起千层浪花。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也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小的行动,一件突发的事情,会引起多方反响。张之路《羚羊木雕》,因为“我”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羚羊木雕转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为此,一家人包括爸爸、妈妈、奶奶等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的不理解、不支持,同时引起了“我”的一番痛苦的心路历程,还引起了“我”与万芳的情感波折。
二、彩线串珠
“彩线穿珠”中的“线”指文章的线索,“珠”指文章的多种材料和各部分,也就是以某一件事物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材料和各部分贯穿起来,使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把材料比作珍珠,贯串全文的某一事物比作彩线。如果珍珠散落在地,必黯然失色;若用彩线将其贯串,就会多而不乱,成为闪闪发光的珠串。以此角度作文可使文章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思路清晰。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狗的主人究竟是谁”为线索,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讽刺了当时俄国社会官员们见风使舵、官官相护、媚上欺下的社会现实。
三、先抑后扬
文章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对它失去好感;想要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之处,然后慢慢随着文章的展开,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让读者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小思《蝉》先写蝉的贝壳很小,叫声聒聒,使人听了很烦,这是抑。后来,听朋友说蝉为了等到一个夏天的鸣叫,在地下等了17年,“我”顿悟到蝉的生命意义,这是扬。
四、反弹琵琶
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譬如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但是,这些经典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完全可以提出不同的新观点。如“班门弄斧”本来是一个贬义词,形容有些人才疏学浅却不自量力,喜欢在行家里手面前卖弄本事。但我们可以“反弹琵琶”——要学好技艺,就得要“班门弄斧”,以便得到更多名师的指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本领更加博大精深。像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卡尔萨根《世上没有傻问题》、马南邨《不求甚解》等,都是“反弹琵琶”的典范之作。
五、小中见大
一落叶而知天下秋,这正好说明了小中见大的作用,也就是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如祖国、生命、正能量、幸福、爱心、感恩之类的写作范围很大的题目,看起来有很多话要说。但真正一动笔又无从下手,头脑中想到的全是大道理,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说教味很浓。这时,我们就可以想到从“小中见大”的角度下笔。冰心的《谈生命》,把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比作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春水、小树是看到见的,生命是抽象的,以春水、小树之“小”,来写生命之“大”,写得酣畅淋漓。
六、回忆贯串
一般情况下,回忆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由眼前的情景想到与此相关的往日的情景,在很多文章中也常用这种方式切入。其思路表现为:现在——回忆——现在,比如,朱自清《背影》,开头写现在:“我”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接着,回忆过去:从那年冬天,“我”家祸不单行的日子写起,写到父亲过铁道买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