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

248阅读 | 10收藏 | 15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2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3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4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5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6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7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8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9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0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1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2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3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4页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第15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5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未知 上传于:2024-04-03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 摘 要 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后, 由于国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保险制度,以及与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的有机结合, 使得该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所引发的医疗及长期护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样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老年护理难题和日趋严重的医疗财政赤字问题,但是做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发展中的国家,我们面临的国情与日本是不同的,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上,应该也是不同的,但不可不否认的是日本的医疗保险改革及其取得的成绩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鉴于上述的思考,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与医保政策的调整”为主题,贯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变化情况及现状和医保政策的演变,讨论人口老龄化给医保带来的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调整,并在疏理的过程中展示其完整脉络,同时穿插日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方方面面,以此为鉴. 关键词: 日本医保改革;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险政策;政策调整 目 录  TOC \o "1-3" 第一章 前言 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医保改革  PAGEREF _Toc194086075 \h 1 第二章 医疗保险政策回顾 3 2.1 国家福利型医保建立 3 2.2 国家去福利化的改革 4 2.3 社会保险型全民医保 5 第三章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6 3.1 老龄人口绝对数大, 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6 3.2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 6 3.3 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是惟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贫穷国家 7 3.4 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分布不均衡 7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VS医疗保险政策 8 4.1 医疗保险领域人口老龄化危机的特征 8 4.2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影响 8 4.3 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政策性风险 9 4.4 解决医疗保险领域人口老龄化危机的策略 9 4.5 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0 第五章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前言 研究的缘起: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与医保政策调整 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日本国民的寿命普遍延长, 男性平均寿命为77.16岁, 女性为84.01岁.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也由1994年的14%、2000年的,17% 上升为2005年的25.8%. 据日本厚生省计算, 每个人一生的医疗费总额中, 60岁以后的医疗费约占62%, 60岁以前只占38%.因此, 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医疗保险支出的急剧增加.为此, 1997以来, 日本对医疗保险费用进行了调整, 逐步提高了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 同时相应降低了药价基准和医疗费用的报销标准.对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付方法由原来的全部免费改为自己负担一部分用. 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老年护理难题和遏制日趋严重的医疗财政赤字, 日本政府于2000年4月推出了一项新的社会保险制度—护理保险, 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1.1政府医疗保险 日本是一个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社会1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企业员工医疗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 除此之外, 日本是一个高福利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语俗称“福祉”, 即老人保健福祉、母子保健福祉, 残疾、弱智者福祉等, 为日本国民提供健全的全民福祉法律作保障. 1922年日本通过第一个健康保险法, 1961年, 日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1国民健康保险是政府强制推行的一项社会保障措施,它是日本社会保障的根本1根据日本目前的国民健康保险体制, 医院或诊所经保险组织审核, 符合资格者即可提供医疗保险服务1目前, 全国有近百家医院、诊所为医保患者提供服务1日本国民可持医疗保险卡到遍布全国各地的有相应资质的医院、诊所就诊1之后自己再交纳30%的医疗费用(老年人一般是20%) 后, 余下的70%由国民健康保险基金支付. 日本国民进入医院或诊所看病时, 自己只交纳30%的费用, 直接交付给医院, 而其余的70%则由保险公司与医院结算. 2.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社会的出生率不断下降和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 日本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养老保险的压力愈发巨大.尽管早在二战结束之后, 日本成功学习北欧及德国的模式, 建立起了以“年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 但随着日本社会“泡沫经济”的破灭, 回归至经济的不景气, 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提高, 职业女性增加, 没人照顾老人等,日本政府财政对于养老保险的支持已经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1于是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于2000年开始实施1这一制度是将老年福祉制度和老年保健医疗制度合并而成. 护理保险是由日本政府的各级福利部门实施、40岁以上公民参加的一个强制性保险, 类似于中国的医疗保险1第一类被保险者的资格范围为65岁以上, 护理范围是因卧床不起或痴呆症等1第二类被保险的资格范围限定在40~65岁之间, 护理范围是因老龄化引起的各种疾病. 护理保险是借用社会或民间的力量, 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口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 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日本的护理保险的实施和日本政府的管理层次相同, 分三级: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县以下的) 市、町、村1护理保险金的交纳为  被保险的对象限定在40~65岁之间140~64岁的国民承担保险金的17%部分, 65岁以上的国民则承担保险金的33%.日本护理保险制度的创立, 既能保障老年人生活不便时有人照顾, 有病能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又能提高就业率, 而且通过专业人员的定期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 延缓衰老进程, 促进和维持健康状况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 加上国家计划生育国策得到强有力执行, 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现状, 日本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医保关系的处理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医疗保险政策回顾 经过整理,我们认为我国的医保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 一、国家福利型医保的建立(1949-1984) 二、国家去福利化的医疗改革(1985-1997) 三、社会保险型全民医保的努力(1998至今) 国家福利型医保的建立 这一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家财政”为支柱推广国家福利型医保制度,受保障群体逐步扩展至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职工、职工家属、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农民.(当时社会流动受限制,这五个群体基本涵盖全民) 1、公费医疗制度 1952年,政务院颁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免费的医疗保障制度.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由卫生机构统收统支.个人只需负担住院的膳食费、就医的路费. 对象:国家工作人员、乡干部、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2、劳保医疗制度 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对象:全民制或集体经济的企业职工、职工家属 3、农村合作医疗 1956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首次赋予集体承担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职责. 1965年9月,《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 1969年,中央将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建立庞大的“赤脚医生”队伍. 20世纪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达到全国行政村(生产大队)的90%,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保健站(机构)及数量巨大的赤脚医生队伍(人员)一起,成为解决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三件法宝,被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 . 国家去福利化的医疗改革 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医疗保健制度与改革开放的形势越来越不适应,其弊端有: 1、医药费用增长较快,1978 年全国公费、劳保医疗医药费支出为27亿,1995 年高达654 亿,且以年均23.3%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同期国家财政在医疗费用的年均12.5 %的速度. 2、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有病不敢求医; 3、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较窄,社会总人口的19.5 %,却占用了医疗费总支出的40%以上,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只覆盖了农村人口的10 %; 4、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家开始推行去福利化的市场化改革. 1985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揭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鼓励医院除了国家的投入,还要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以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发展医院,盖病房、扩大病床、买设备,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然而…… 医院市场化改革的弊病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显露出来,集中体现的就是现在老百姓反映非常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的公益性逐步减弱.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个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甚至有些失控. 在2O世纪9O年代初期和中后期,我国政府推行“民办公助, 自愿参加”,两度试图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但在制度设计上没有明确社会保障国家主体责任的定位,这些恢复和建立的工作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至2000年合作医疗一度中止. 社会保险型全民医保的努力 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200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坚持自愿原则,反对强迫命令,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2003年《关于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用于补助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不得超支或过多结余. 2003,《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步,首先解决灵活就业人员住院和门诊大额医疗费用的保障问题,也可为有条件的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同时建立个人帐户和实行大额医疗补助. 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坚持自愿原则;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2年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将城镇非从业居民纳入医保体系.至此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解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 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 或者65 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老龄人口绝对数大, 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 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将降为1/7。然而, 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 在本世纪中叶以前, 中国老龄人口总数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中国今后50年内的老龄人口数仅受这一时期内死亡率的制约, 根据中死亡率来预测, 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从1990年的0.67亿增加到2030年、2050年的2.32亿与3.31亿(曾毅,1994) 。根据联合国1999人口机构年的预测, 我国2030年与205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分别为2.35亿与3.34亿(United Nations,1999) , 将等于美国老龄人数的4.4倍, 接近美国人口总数, 将比印度老龄人口多1.03亿, 虽然, 届时中国人口总数低于印度。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将从1990年的800万增加到2000、2030、2040与2050年的0.13亿、0.32亿、0.76亿与1.14亿。如果低死亡率假定方案成为现实, 我国2020、2030、2040与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将分别达到0.38亿、0.58亿、1亿与1.6亿(曾毅,2001:5)。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过程 从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来看, 1990年代以来,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不断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5.57%上升为2000年的6.96%, 从6299万增加到8811万。预计到2040年,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 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的5%速度增加, 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中国已经步人老龄化社会。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过快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均寿命延长, 死亡率下降, 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不断下降引发的人口结构的迅速变化底部人口萎缩、总体人口增长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 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是惟一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贫穷国家 一般来讲, 人口老龄化进程总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的。然而, 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发展过程, 由于一些人为因素, 如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为控制自然出生率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使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均GDP达到3976美元、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3.62%时, 其老龄人口比例却已经高于平均收人水平的国家。事实上, 仅以GDP作为一个衡量标准有失准确, 中国不仅人均GDP低, 在其他方面诸如城市化、文化教育、卫生水平、产业结构、老年人收入结构、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因此, 即使在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中国仍然是许多方面都落后的贫穷国家, 而届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却已接近今天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未富先老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 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分布不均衡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老龄化分布状况,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人均寿命延长, 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此外, 我国农村生育水平高于城镇, 欠发达省、区的生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决定了农村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低于城镇与发达地区。目前, 上海、浙江、北京等发达城市与地区老年人口比例比较高, 宁夏、青海、新疆等不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较低。 然而, 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 大量青壮年人口迁移流动到城镇及发达地区务工, 未来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分布状况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即农村老人比例将高于城镇, 相当一部分欠发达省区的老人比例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老龄化VS医疗保险政策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老年护理难题和日趋严重的医疗财政赤字问题,但是做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发展中的国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