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考号: 11050690012 姓名: 陈清林
论文提要: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
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 需求条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 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
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我国目前的通货曲有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团胀不同。 本次通
货脱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肚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脱
腾并存。
进入 2010 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提高,10 月份中国的 CPI 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
新商 4 钱,11 月份更是高达 5. 1%,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饥重视。央行也随之在 10 天内连续两
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本轮通货膨胀有什么特点? 成因是什么? 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
的应对措施?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论文关键词: 通货膨胀,供给管理,流动性过剩,总供求模型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卫的成因
本人认为,我国目前的通货脱卫是由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这与以前的通
货脱卫有所不同。我国以前的通货脱旺多数为需求拉动型的,现在,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
我国的通货脱胶中成本推动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分别讨论为什么会出现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机
个类型的通货及且。
工 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
则是外汇流入过多。近年来, 外汇流人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作答。 从 2000
年 月到 2010 年9 月我国的外汇占款与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 之比。 在 2001 年,外汇占
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 43%左右,2006 年初这一比例超过 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
时达到 129%,目前维持在 1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货币完全是赴购买外汇投放的,不仅
如此,中央银行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回收因鸡买外汇投放的部分基础货币
外汇流入导臻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 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
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鹏流动性过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的
物价上涨却有其特殊性。 当流动性过利出现时,首先上涨的是资产价格, 隧后商品价格开始上涨,
而且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简。 “产能过剩”是从供给一边说的, 从需求一边看
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 “有效需求不足”的意思就是老百姓的基本消
费震求快达到侈和,老百姓的边际消费颌向已经很低,因此随着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增加,老百姓
并不大量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益,而储蔷就是对各种资产的需求。
2. 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耿的另一个原因。
《1) 工资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各种引入嘱目的事件如“民工荡” 现象、
某企业连续出现十几次员工跳楼事件、频频出现的劳资纠纷和员工等等者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
形势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相应的, 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资成本
上升。
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工资成本上升并不是坏事。实际上,工资成本上升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
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居民生活水平又取决于其
收入水平,而居民收入的大部分是工资收入, 因此,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提高工
资, 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工资成本的上升。 因此, 工资成本的提高本身对经济就有了两面性:
一方面, 工资提高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工资提高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给企
业生产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问题-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
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
成本。
《3) 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连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政府对节
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
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3小结。以上分析有助于解释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1) 流动性过剩导致物价的普遍上
涨, 这包括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西方面,(2) 流动性过利和产能过剩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资产价格
的快速上涨,以及商品价格上涨从时间上藩后于资产价格的上涨、从涨体上低于资产价格,
二、我国目前应该采取的政策组合
那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目前的通货肛张呢? 我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宏观经济
政策分析框架过于简单,已经无法应对目前的通货膨胀。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需求管理,
而需求管理在应对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时效果很好, 但在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时就显得力不
从。
工 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关于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 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所
论述,本文就不重复那些了。在本人看来,教科书上说过的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并不是最重要
的,需求管理政策最主要的局限性有两个。
《1) 需求管理政策不能同时解决通货脱卫和失业问题。众所周知,在宏观经济学中存在所
谓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就是通货膨胀和失业之各的交亚关系。要想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如
受较高的通货有张,而要解决通货脱旺问题,就得忍受高失业。这是需求管理必然的结果,
《2) 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洪腾”) 方面效果很差。候定开始时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此时的价格水平为 PE,产出水平为 YF。假定由于某种原因,企业的生
产成本上升,导致总供给昌线左移至 4S2,均衡价格就会上升到 P1,均衔产出下降至 Y1,经济
中就会出现失业和通货膨卫并存的局面,也就是“计胀”。此时,如果用需求管理来应对,效果
就较关。
因此,在经济面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需求管理不管怎么化邦有重大缺陷。要解
次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将更严重;而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就必然进一步推高失业。因此,要应
对成本推动的通货甩胀,就必须引入一种新的管理工具,这就是供给管理。
2 供给管理。在出现“汪胀”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采取某种办法使和总供给曲线移加
ASi,那么失业就会被消除,而且物价也不会上涨。这样的政策就是供给管理政策。
许多人认为,供给管理政策只适应于长期调控,不适合短期宏观调控。 在他们看来,一个经
济的总供给是由这个经济的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的规模决定的, 而这些因素在宕期内者是不会发
生大的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总供给是无法调控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图 3 可以看出, 总供
给曲线的位置是由企业的生产成本扇定的,而企业的生产成本却是可以由政府在短期内调控的,
政府只要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因此,供给管理是可以用于短期调
控的。
那么哪些政策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呢? 也就是说,政府的短期供给管理政策工具都有哪些
遇? 我们认为短期供给管理政策工具有以下几美。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因为货币政策调节的是利率,而利率是次
金的价格,因此,利率的变化直接会引起企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当然,货币政策也影响总需求,
因此,货币政策既是需求管理政策,也是供给管理政策,其需求效应可能大于供给效应.
《2) 财政政策。一些财政政策工具也可以影响短期总供给。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政策,沽
税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利润上升,其效应相当于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其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以作为供给管理政策工具,因此,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既然可以被用于短期需求管理,自然也就可以被用于短期供给管理。
《3) 要素价格政策,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比如能源、原材料价格等,者能够影响企业的
生产成本。实际上,货币政策也是要素价格政策的一种。
3. 以总供求模型为基础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框架采用的还是
TS-L 模型,强调的是需求管理,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们知道,1S - LM 模型是
上个世纪 50一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那时的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需求一边,对供给一边
包乏了解,也不甚重视。
本人认为,在宏观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总供求模型的今天,继续用 TS- LM 模型作为宏观经济
政策分析的基本框哥已经过时,应把总供求模型作为这种框潜。以贫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要内
容的传统分析框妈应该让位于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析框架-这两个杠
架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不同在于:
《1) 在目前的政策分析杠婴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被看作是需求管理政策。这实际上
是不对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都既可以影响总需求,也可以影响总供给,因此可能是需求
管理政策, 也可能是供给管理政策 一项具体的政策也可能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和涯求效应(苏剑,
2008).
《2) 以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显然比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核心的政策
体系高一个层次,因此内容也更加丰富,可以实现多目标,应对更为复杂的经济问题一个经济
面临的冲击无非来自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因此,只要我们能够认清楚冲击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