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音乐欣赏引导策略研究
中国的音乐神韵独特。而《渔舟唱晚》作为一首蕴含诗情画意的优秀筝曲,是其优秀的代表。本次幼儿园的课题研讨活动:船。我们本着本土化的精神来寻找教材。由于《渔舟唱晚》具有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的特点。因此我们选此教材做为中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来进行。 下面是这次开课过程中的老师的一些策略及孩子的表现情况: *第一次活动情景:
活动过程
教师策略
幼儿表现
一、整体感受乐曲部分 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⑵再次欣赏乐曲《渔舟唱晚》:这首曲子它是怎么变化的?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1、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 2、边欣赏曲子边随音乐的节奏弹钢琴。3、完整欣赏。
幼儿被故事吸引,很认真地倾听曲子,积极地动手动脑说出自己的感觉。整体的活动效果较好。但幼儿对乐曲结构的掌握方面较不如人意。
二、分段欣赏,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1、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找找哪张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 2、听第二段音乐(同上) 3、听第三段音乐(同上)
1、边欣赏曲子边倾听老师以散文诗的形式进行朗诵。 2、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表现乐曲的意思。 3、课件与幼儿互动性方面。
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找到表现乐曲性质的图片,但面对老师为什么的追问,只会用老师的解说词来回答。幼儿与课件的互动性好,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但老师的图片对比性较差,有点地方两张图都可以表示音乐的意思。
三、创造表现部分:1、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请幼儿想想用道具要怎么来表现音乐? 2、自由讨论:拿丝巾类材料的小朋友试一试优美缓慢的音乐怎么表现?逐渐加快的音乐怎么表现? 3、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1、提供小道具纱巾、彩带。 2、以语言的支持引发幼儿思考。
小道具较好地支持了孩子的表现,孩子们能较好地表现乐曲性质。活动的的兴趣高,气氛好。
我们的反思: 一、师的语言策略方面:①引入时老师的故事是否较好地说明了曲子的特点。是否应当以较专业化、准确性的语言来表述乐曲。②分段欣赏方面的解说词会不会让幼儿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找图片时只以解说词为基准。建议不要解说词,引导幼儿找完图片后并说说为什么?
二、讲解乐曲知识方面的策略:乐曲ABA的特点师只是一语带过,建议以图谱或符号的形式来较明确地讲解乐曲特点。三、动作策略方面:弹钢琴是否存在误导幼儿的倾向性,欣赏筝曲时可以弹古筝的方式进行较好。四、课件、道具等策略方面:道具的运用较优化。课件建议提供的图片对比性强一点。 *第二次活动情景
活动过程
教师策略
幼儿表现
一、整体感受乐曲部分 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⑵再次欣赏乐曲《渔舟唱晚》:这首曲子它是怎么变化的?
1、以故事化及较专业性语言的准确的解说曲子。 2、边欣赏曲子边随音乐的节奏弹古筝。 3、完整欣赏。 4、以图谱的形式讲述乐曲ABA的结构5、引导幼儿边随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1、幼儿被教师的解说吸引〔特别是有象声词的地方〕,他们很认真地倾听曲子,争先恐后地动手动脑说出自己的感觉。整体的活动效果好。 2、乐曲结构的掌握方面由于图谱的帮助效果较好。
二、分段欣赏,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1、借助多媒体课件听第一段音乐,找找哪张图给人的感觉和第一段音乐给人的感觉差不多?2、听第二段音乐(同上)3、听第三段音乐(同上)
1、分段的乐曲 2、以图片的形式直观地表现乐曲的意思〔增强图片的对比性〕。 3、老师的语言。 4、课件与幼儿互动性方面。
大部分幼儿较快地找出表现乐曲的图片,也能用语言清楚地说明。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幼儿与课件的互动性好,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创造表现部分:1、完整欣赏乐曲《渔舟唱晚》:请幼儿想想用道具要怎么来表现音乐? 2、自由讨论:拿丝巾类材料的小朋友试一试优美缓慢的音乐怎么表现?逐渐加快的音乐怎么表现? 3、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美。
1、提供小道具纱巾、彩带。 2、以语言的支持引发幼儿思考。
小道具较好地支持了孩子的表现,孩子们能较好地表现乐曲性质。活动的的兴趣高,气氛好。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什么样的指导策略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个人经验与音乐偏好,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使我们的音乐欣赏活动成为愉悦性、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呢? 一、赋予音乐以故事情节--情境渲染策略: 无论何种乐曲,都会表达某种情感或是描述某种场景。根据音乐特点教师可选择幼儿熟悉的和自编的故事,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角色间建立一定联系,实现幼儿对音乐的感受。 故事特点: ·内容短小、角色与情节不宜过多,不要使幼儿在与音乐相对应时无从下手。 ·情节与音乐特点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