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贮蓄(zhù) 菡萏(hàn) 倜傥(dǎng) 人声鼎沸(dǐng)
B.干涸(gù) 确凿(záo) 论语(lùn) 哄堂大笑(hōng)
C.殉职(xùn) 攒成(cuán) 蜷伏(júan) 神采奕奕(yì)
D.搓捻(niǎn) 蹒跚(pá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酝酿 贮蓄 咄咄逼人 各得其所
B.轻捷 渊搏 恍然大悟 见异思迁
C.慷慨 晕眩 惊慌失措 畏罪前逃
D.滑稽 缥缈 骇人听闻 杞人扰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B.8月12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我前几天去您家,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听说你新买了寒舍,今天我有事走不开,改天我一定登门拜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安顺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B.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C.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老师的讲课。
D.通过这次活动,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_____。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迁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6.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4分)
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1)上面的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书名)中的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选文体现了唐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8分)
8. 近期央视播出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陆续上热搜新闻,云南省博物馆联合节目组举办特别展览,展览期间你将到博物馆做志愿者,请你积极参加以下活动。
【表格我来析】志愿小组想了解社会群体对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宝藏的关注度,于是对2017年游客到馆参观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并得出数据统计结果:
(1)阅读上面的统计图,写出你的发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我来说】为了能更好地在展览中服务,云南省博物馆要将志愿者分组,你是初一学生沈玉,被分在青铜文化展览区做小导览员。
(2)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同组的志愿者介绍自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我来策】展览结束后,节目组选定镇馆之宝——战国牛虎铜案参加“国家宝藏”的节目录制。为了让大众更了解这件文物,云南省博物馆将举办各种活动来宣传。
(3)请你再帮他们策划一个活动。(2分)
活动一:画一画“国宝”简画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赏一赏“国宝”风采
三、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7分)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哆哆嗦嗦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人生的起点。起点对我,多有护佑。笔墨为杖,行至今日。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3)用小楷字借书。 (4)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
(1)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为这篇文章草拟的四个题目,最简洁恰当的题目是( )(3分)
A. 《幸福童年》 B. 《笔墨童年》 C.《童年记事》 D.《童年忆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6分)
谁关注你的背影
①母亲从老家来。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还是落在了后面。
②上了车,母亲忽然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他点点头,没关系的。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③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记忆中的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了无生气。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清了。从小,他就喜欢走在前面,大步流星,或者奔跑。总能听到身后的父亲或者母亲,大声地提醒他,慢点,注意安全。因为总是跑在前面,他很少看到父母的背影,或者是看到了,也根本没有留意。
④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地回忆。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竟然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背影。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
⑤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时常怀旧,变得多愁善感了。他的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
⑥去年秋天,他和妻子一起,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顺便旅游一趟。陪儿子办好了入学手续,在学校门口,和儿子告别。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这时,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向校园里张望。他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公交车开走了。他和妻子一直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儿子一直没有回头。他看到妻子的眼里,噙着热泪。妻子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
⑦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就像那天一样,儿子留在他脑海中的,有很多很多背影。
⑧从儿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他和妻子就习惯了他的背影。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的身后,随时张开双臂,以防儿子绊倒;儿子会跑步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不时地提醒儿子,注意别摔倒。看着儿子轻快矫健的背影,他露出了开心的微笑;儿子上学了,每天送儿子到学校门口,目送儿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他才放心地离开;儿子高考时,他答应儿子,不送他,以免给他造成精神压力。儿子一走出家门,他和妻子就走到窗前,看着儿子走出居民楼,向小区外走去,直到他的背影,完全看不见了。
⑨他知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留给他和妻子的,将是更多的背影。
他忽然意识到,作为人子,他却很少关注父母的背影。年少时上课读朱自清的《背影》,他怎么 ⑩也体会不到朱自清的那份情感,甚至觉得作者太煽情了。等到自己长大成年了,目送的,也大多是孩子的背影,很少有父母的背影。他总是走在前面,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把背影留给了父母双亲。
⑪车开到小区外。他打开车门,搀扶母亲下车。他和母亲一起,向自己的家走去。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走在了母亲的后面。母亲七十多岁了,腰板还不错,但步履已经蹒跚,迈着碎步。母亲真的老了。
⑫母亲突然回头。他揉揉眼睛,加快了脚步,和母亲并肩,缓缓地向家走去。
⑬有时候,人生需要回一回头。回头,你就会看见,默默地注视着你背影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深爱着你的人。
文题目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