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借我一生送你一程 上传于:2024-07-04
2.3.1《六国论》共3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一课时学案 一、 介绍作者: 苏洵,字________,号老泉,四川眉山人,________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带领儿子________ 、________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2篇、《权书》10篇、《衡论》10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振。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三人合称“________”,均列入“________ ”。著有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 二、 介绍背景: 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与契丹、西夏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政治腐败,军事无能,外交软弱。契丹攻宋,直逼澶州城,威胁宋都,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 21·cn·jy·com 三、 释题: 六国论:六国破灭之论,这是一篇史论。叙述评价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四、 读课文,并给下列字注音: 赂( ) 邑( ) 厥( ) 暴( )露 芥( ) 嬴( ) 洎( ) 殆( ) 胜负之数( ) 下咽( ) 为( )国者 洵( ) 诛( ) 五、 本文是史论(议论文),再读课文,找出论点及分论点;并分析本文结构: 1、 论点: 2、 分论点: 3、结构:可分为____部分,第一部分为第____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为____段,围绕中心论点,论证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三部分为____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 ”。 六、 学习第一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 不赂者以赂者丧 4.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学习第二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 5.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6.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7.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8.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9.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10.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2.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课时学案: 一、 学习课文第三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 13.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4.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5.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6.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7.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8.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1cnjy.com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本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学习课文第四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 19.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0. 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学习课文第五段,解释划线的重点字词并翻译整个句子 20.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提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小结课文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总结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学案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非兵不利,弊在赂秦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秦以攻取之外 秦之所大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 21教育网 此言得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始速祸焉 www.21-cn-jy.com 李牧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且燕赵处革灭殆尽之际 2·1·c·n·j·y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可谓智力孤危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义不赂秦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李牧连却之 理固宜然 小则获邑,大者得城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暴秦之欲无厌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五、辨析下列各组加线词的词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