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 )个别属性
一般说,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的右半球。( × )左半球
知觉理解性是一种高级的知觉形式。( × )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
解性。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1.言语的指导作用: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映像。( × )
感知过程的事物形象的反映
情绪是个体是否满足自己需要的主观体验。( × )态度体验
安静、沉着、稳重、反应较慢、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 )粘液质
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
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但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 )
情景记忆是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 )语义记忆
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 )短时记忆:一分钟内的记忆
一般来讲,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的效果要好。( √ )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 √ )
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形式有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 √ )
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 )
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 )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 × )相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最早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规律进行实验研究者。( √ )
过度学习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 )
前摄抑制干扰的程度随先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 )
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和压抑所致。( √ )
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 )
聚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和创新。( × )发散思维:求异和创新
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动作思维。( √ )
内部言语是一种伴随着思维进行的,对自己发出的无声无形的言语。( √ )
观察法有三种,它们是:叙事观察、取样观察、定时观察。( × )定时观察是取样观察中的一种方式
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
后象即表象。(×)
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用于了知觉的理解性的特性。(×)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人脑中巩固的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第二个基本环节
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方式。(√)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
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华生
根据兴趣所指向的目标,可以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和指向性。(×)
还有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
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气质。(×)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心理学是从哲学的怀抱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机能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第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冯特。(×)
机能心理学 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先驱是詹姆斯(William James),其代表人物有杜威(John Dewey)和安吉尔(J. Angell)等等。机能心理学是在反对构造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代表了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机能心理学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机能心理学不仅研究意识内容,还研究意识是怎样进行和为什么进行;机能心理学把心理过程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生物学需要的过程,因此它具有功利和实用的精神。在研究方法上,机能心理学同时采用内省法和客观观察法。同意实验法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但承认适当地使用实验法来研究心理学是不容易的。也同意采用文化产物分析法,主张用日常生活的观察资料来补充科学观察之不足。 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单纯主观方面扩大到心理的客观方面(外部行为),因此,这个学派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但机能心理学本身在现代心理学中已经丧失了影响力。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异常表现及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本能,动机,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心理和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在一些神经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专著里,内容上有不少重叠之处,生理心理学的部分知识构成了医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独立于医学心理学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两者仅是相近的学科。
应用心理学是以理论研究和应用为目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应用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是以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为目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区别在于临床取向),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大脑皮层的颞叶是视觉中枢。(×)
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人格技能。(√)
小脑的作用主要是协助人脑维持身体平衡与协调动作。(√)
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感觉阈限越高,感受性越高。(×)
相反
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的关系呈正比关系。(×)
相反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200-20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
16-20000赫兹的声波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整体属性
电影、霓虹灯活动广告是按照真动知觉原理制作而成的。(×)
视知觉和动知觉原理
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的特性。(×)
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总是借助于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们,并用词把它们标志出来。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事先没有预定目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机注意。(×)
没有“随机注意”的名词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及其重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过程。(×)
是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积极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形式。(√)
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人,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不随意注意。(√)
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注意的分配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听觉的单耳线索有耳距离差。(×)
声音可以由声波传到人的两耳时所具有的强度差(声级差),时间差(相位差),音色差来区别.这些差别作用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声音传来的方向做出心理判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听觉定位".强度差,时间差,音色差是听觉定位的三到要素
思维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判断和推理只是思维的形式
情感的种类包括了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绪不是情感
有预定目的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人格(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类型具有稳定性,它有好坏优劣之分。(×)
无好坏优劣之分
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保持与再认。(×)
记忆的基本形式是保持与再认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不仅影响学习是否发生,而且影响学习方式。(×)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道德水平呈正相关。(×)
从行为主义看,动机取决于先前行为和刺激之间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人脑皮层。(×)
心理活动的源泉是实践活动
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
气质没有,而性格有
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应激。(√)
杯弓蛇影是一种错觉现象。(√)
交替人格是人格障碍的一种。(×)
迁怒是一种投射性心理防御机制。(×)
迁怒是一种置换性心理防御机制。
斯顿伯格认为经验理论是智力三元结构的核心。( × )
经验理论没有“核心”的提法
智力的各个侧面的发展都是同步的。( × )
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程序性记忆。( √ )
二、单选题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A )
A神经细胞 B突触 C大脑皮层 D反射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B )
A反射 B反射弧 C感受器 D传递神经
注意愈集中,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 C )愈强。
A正诱导 B负诱导 C优势兴奋 D抑制状态
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 )
A感觉 B知觉 C统觉 D肌体觉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A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联想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是( A )
A时间知觉 B运动知觉 C空间知觉 D拟动知觉
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是( C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视听知觉
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经过分析获得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是( C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 C )
A前摄抑制 B遗忘规律 C倒摄抑制 D接近律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 C )
A 2秒 B 3秒 C 4秒 D 5秒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称为( D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绪
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是(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人格的核心成分是( A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 A )
A兴趣 B爱好 C好奇心 D动机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 C )
A轴突 B树突 C突触 D神经冲动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B )
A反射 B反射弧 C感受器 D传递神经
提出性格-职业匹配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C )
A弗洛姆 B斯普兰格 C霍兰 D卡特尔
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种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是( D )
A条件反射 B经典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是( A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绝对感受性
有机体内部的刺激引起、反映有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是( A )
A内部感觉 B肤觉 C味觉 D嗅觉
明适应和( A )是视觉的两种适应现象。
A暗适应 B光适应 C色适应 D闪光适应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C )
A感觉 B反应 C知觉 D阈限
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下一因素( A )
A需要 B兴趣 C偏好 D归因
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是( D )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空间知觉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的知觉特性是( C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选择性
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把某些刺激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知觉特征是( C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的心理特性是( B )
A情感 B注意 C意志 D认识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C )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记忆
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 A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两用”是( D )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知觉对象数目的注意品质是( D )
A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性 D注意广度
注意量的多少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两个以上的对象的是注意的分配
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两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两用”是(D)。
A 正诱导 B 负诱导 C 优势兴奋 D 抑制状态
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 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 D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学是研究(D)的科学。
A 心理过程 B 心理状态 C 心理特征 D 心理现象
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C)。
A 情绪 B 需要 C 想象 D 兴趣
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C)。
A 无意识记 B 机械识记 C 有意识记 D 不随意识记
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B)。
A 冯特 B 艾宾浩斯 C 高尔顿 D 马赫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B)。
A 概念 B 思维 C 想象 D 语言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A)过程。
A 认知操作 B 意志执行 C 情绪控制 D 需要理解
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B)。
A 情绪 B 意志 C 思维 D 知觉
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注意特别培养他的(D)。
A 果敢性 B 自觉性 C 坚韧性 D 自制力
对活动过程的兴趣是(C)。
A 物质兴趣 B 精神兴趣 C 直接兴趣 D 间接兴趣
在认知、情绪与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B)。
A 心理过程 B 心理特征 C 认知过程 D 心理动力
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 詹姆斯 B 弗洛伊德 C 马斯洛 D 冯特
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心理学家们公认,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来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并认为冯特是心理学史上真正配称为心理学家的第一个人. ...
普通(基础)心理学是研究(B)的科学。
A 生理机制 B 心理规律 C 种系发展 D 心理发生
个体反应环境刺激时的A种内在倾向,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是(A)。
A 人格特质 B 首要特质 C 中心特质 D 一般特质
强调自我实现人格特征的心理学派是(D)。
A 特质论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行为主义学派 D 人本主义学派
前门有狼,后门有虎的动机冲突是(C)。
A 接近—接近型 B 接近—回避型 C 回避—回避型 D 双重接近—回避型
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统称为(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性
观察法有(B)。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的心理学家是(D)。
A 艾宾浩斯 B 韦伯 C 马斯洛 D 冯特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 弗洛伊德 B 冯特 C 詹姆斯 D 魏特海默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logy)又译完形主义或完形心理学,是于1912年发轫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是自德国心理学内部首次对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予以非难的派别。它由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联袂创立,他们自1910年起切合作,并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创立了格式塔学派,又于1921年创办了自己的喉舌《心理学研究》。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D)。
A 魏特海默 B 铁钦纳 C 詹姆斯 D 罗杰斯
以下哪一方面不属于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范畴(D)。
A 比较心理学 B 民族心理学 C 儿童心理学 D 认知心理学
以科学的实验程序与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是(B)。
A 普通心理学 B 试验心理学 C 认知心理学 D 人格心理学
心理学对象是(D)
A 心理过程 B 心理状态 C 心理特征 D 心理现象
神经元与神经之间的传递形式是(D)
A 轴突 B 树突 C 突触 D 神经冲动
注意衰减器模型的提出者是(B)
A 布鲁特本特 B 特瑞斯曼 C 希夫令 D 韦伯
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是(C)
A 感觉阀限 B 差别阀限 C 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阀限
看见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决
大脑皮层的颞叶是(B)中枢。
A 视觉 B 听觉 C 言语 D 运动
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是(C)
A 内隐记忆 B 外显记忆 C 陈述记忆 D 程序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C)组块。
A 5—7个 B 7—9个 C 5—9个 D 7—11个
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是(D)
A 物理特征 B 复述 C 视觉加工 D 语义
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以及(C)
A 创新与保释 B 判断与推理 C 抽象与概括 D 酝酿与辨别
与基本的需要相关联,常常具有较高紧张性的基本情绪有快乐、悲哀、恐惧和(C)
A 惊奇 B 警惕 C 愤怒 D 憎恨
“我行我素”和“固执已见”是和意志的(C)品质相反的表现
A 果敢性 B 自觉性 C 坚韧性 D 自制性
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是(C)
A 需要 B 兴趣 C 动机 D 爱好
记忆过程包括(A)
A 识忆、保持和回忆或再认 B 识忆和遗忘 C 再认和重视 D 回忆和遗忘
罗夏墨渍测验是什么测验(B)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态度测验 D 创造力测验
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 斯皮尔曼 B 桑代克 C 达斯 D 斯腾伯格
斯腾伯格:智力的三层次动态结构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腾伯格在1986年提出了智力的三层次理论。
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A)
A 性格 B 能力 C 气质 D 胆汁质
态度与品德的不同主要表现在(D)。
A 涉及内容 B 涉及时间 C 价值外化程度 D 价值内化程度
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 色觉 B 知觉 C 感觉 D 统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 指向性和选择性 B 指向性和调节性 C 集中性和指向性 D 集中性和选择性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D)。
A 具有较强地适应环境地能力 B 具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发射 C 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D 具有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
卡特尔提出的根源特制有(C)个
A 3 B 5 C 16 D 20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96. 有些成人在遭受到挫折后蒙头大睡,装病不起,像小孩子一样,成人的这种挫折后的行为表现被称为(B)。
A 攻击 B 退行 C 退缩 D 固执
97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中最高地监督和惩罚系统是(C)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D 统我
98. 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件,运用“掩耳盗铃”、“眼不见为净”,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被称为(D)
A 压抑作用 B 投射作用 C 反响作用 D 否认作用
99.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理表现属于何种心理防御机制(D)。
A 压抑 B 否定 C 反向 D 投射
三、多选题(对照中没有多选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CD )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脑 D脊髓 E自主神经
自主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内部感觉包括( ABC )
A运动觉 B平衡觉 C机体觉 D皮肤觉 E视听觉
DE是外部感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整体性 E错觉
4.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以下主要因素的影响( ABCD )
A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 B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 C长时记忆的内容主要以意义为主 D长时记忆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 E长时记忆的单位是组块
5.表情动作主要有( BCDE )
A生理表情 B面部表情 C身段表情 D言语表情 E信息表情
6.动机冲突的形式有( ABCD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E心理冲突
7.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主要分为( ABCDE )
A尊重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E生理需要
8.根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将知觉分为( ABCDE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动觉 D触摸知觉 E空间知觉
9.知觉恒常性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视觉范围内的恒常性有( ACDE )
A大小 B方向 C明度 D形状 E颜色
11.气质的特性表现为( ABCDE )
A感受性和耐受性 B反应敏捷性 C可塑性 D情绪兴奋性 E指向性
12.注意的功能有(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