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2.某学者指出:“它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实现这一成果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3.“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是蔡元培先生为孙中山先生书写的挽联的上联,其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是指( )
A.完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B.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革命打倒了皇帝,却没有也不愿连根刨除君主专制的经济根基;革命推翻了一个“洋人的朝廷”,却没有也不敢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统统赶出中国。这里强调的是革命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进步性 D.局限性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参议院制定,由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
B.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C.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6.下面是某班同学排演某历史剧时拟定的各幕的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7.1916年3月,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
①复辟帝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护国战争轰轰烈烈地开展
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复辟帝制遭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对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表是1914—1918年中国农户、耕地、荒地数量变化表。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1914—1918年
农户
减少1 500多万户
1914—1918年
耕地
减少2 600多万亩
1914—1918年
荒地
增加4 900多万亩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军阀割据混战
C.新文化运动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进行
9.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下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 )
目 录
敬告青年 ································································· 陈独秀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 ·················································· 陈独秀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 高一涵
A.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C.提倡通俗易懂的新文学 D.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
11.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时高呼的口号有(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反对华北自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无论是学界、政界、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要站出来!……中国是我的中国,也是你的中国,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
A.使青年学生成为运动主力 B.拯救了国家和民族危亡
C.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注重思想启蒙和爱国宣传
13.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 )
A.李大钊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
B.《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C.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14.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旗帜鲜明地确定了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该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 B.打倒北洋军阀
C.实现共产主义 D.完成民主革命
15.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工人阶级接受了先进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要求成立能领导本阶级斗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适应了工人阶级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促使工人运动迎来了新的高潮 D.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55分,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5分)
16.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陈独秀等人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INCLUDEPICTURE"LS160.TIF"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历史\\8历史word\\LS16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历史\\8历史全国\\8历史word全国\\LS160.TIF" \* MERGEFORMATINET
材料二 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这一决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说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概括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理解,并分析五四运动中学生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并解读“1921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5分)
(4)综上所述,简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三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第二年,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材料四
该图像取自1912年法国报纸上关于袁世凯剪辫子的报道。该报评论道:“革命的剪刀剪去了袁世凯的辫子,旧中国一去不复返。”
eq \a\vs4\al(INCLUDEPICTURE"LS161.TIF"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历史\\8历史word\\LS1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2秋 历史\\8历史全国\\8历史word全国\\LS161.TIF" \* MERGEFORMATINET )
(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它的地位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