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及对策
【摘要】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自信心、自制力方面比较弱的学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个班集体当中都存在这样的学生,他们成为教师心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为问题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关注和重视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了解问题学生;尊重问题学生;一爱动其心;问题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注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问题学生 形成原因 爱的教育 转化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教师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弱,常被称为问题学生。他们的存在让老师感到非常的棘手,以致有些老师甚至放弃了他们。但通过许多专家学者的大量实践表明:“问题学生也是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对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贯彻“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为了全面是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见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高尚的职业道德,重视关注问题学生研究问题学生,以塑造他们的心灵,转化他们的思想,正视他们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问题,对症下药,做好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
问题学生的概述
问题学生的定义
所谓“问题学生”,是与优等生相对而言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差生”,“后进生”,是指学生中那些学习、思想品德、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经常违反纪律,成绩低下且经常不及格的学生。“问题学生”并非指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只是学习和品德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行为;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有着一颗天真无邪的心,有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抱负,而往往是受不良社会风气侵蚀,不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及身心发展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恶性膨胀,逐渐形成的。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所谓的问题学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行为不好,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弱,智力发展、性格养成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遗憾的学生。
问题学生的特征及行为表现
问题学生他们上课使坏、捣乱,睡觉,玩手机,随意说话,经常和任课老师顶嘴,不认真听课,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长期不交,课后经常打架、抽烟、喝酒,晚上会偷偷溜出去上网通宵… …他们厌学、逃学、弃学不思进取,或与成年人的要求产生冲突,如:非正常交往、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等;他们对学习无兴趣、无目的,态度恶劣、懒惰,甚至经常违犯校规校纪和班规。在这些当中,他们有的人正面教育与持较强的抗拒和逆反心理;有的人在个性及心理上表现为孤僻、沉默寡言、意志消沉、喜怒无常、易冲动、脾气暴躁,要么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要么自暴自弃、行为猥琐;有的人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有意的实施一些偏常行为;有的人在人格上不够健全,对别人、集体和社会常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因遭受别人的伤害而是性格和人格扭曲,一旦遇到真情就很容易被俘获,即使是一真情面目出现的还是虚情假意,对集体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也存在若即若离的依赖;对社会要么敌视、报复,要么不分是非、不计后果地混迹其中;判断外界事物常常出现误判和“疑神疑鬼”。他们喜欢看武侠影视和小说,崇拜江湖侠士,讲哥们儿义气,与社会不良成员交往,一旦遭遇挫折,他们的精神很快就会崩溃等等。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众所周知,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构成。如果找不到问题学生出现的真正原因,转化教育工就不会有成效。而在现在的教育实践中,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着意识到了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重要性。解决好问题学生的问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学校良好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与实施。因此,一定要找准问题学生的原因,有针对的给予教育,转化教育工作就会事半功倍。问题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学生性格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家庭气氛与家庭经济条件又是最重要的因素。问题家庭是“问题学生”产生的重要根源。凡是健康成长的学生都有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相反,问题家庭则是“问题学生”的诱因之一。其问题家庭主要表现如下:
1.教育方式的不对。有的只爱不管,溺爱、袒护、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有的只管不爱,方法简单粗暴,恶语相加,是孩子怨恨、逆反,更不用说那种不爱不管,撒手不管,听之任之的。
2.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学生内向、冷漠、任性、偏激,有的孤僻、自卑、嫉妒、多疑;有的性格粗暴,严重厌学,极度反叛;有的自信不足,缺乏上进心。
3.家庭的学习环境恶劣。缺乏温暖,情绪和道德气氛不良;如家庭无暇关心孩子学习,单亲家庭,过失家庭,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生活作风不良,因犯罪而被判刑。有些家庭由于一方的服刑,给另一方离异获离家出走,使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4.留守孩子等因素。他们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将孩子寄守家乡,有亲戚托管、监护、教育。
5.不会与孩子沟通。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中孩子的成长。但长期以来,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几乎不沟通,只要孩子出人头地,学习出众,不在乎孩子是否开心快乐的学习生活,父母期望值过高。
6.父母老人家庭的不和睦。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在孩子面前吵个不停,相互辱骂对方,吵老人,嫌弃老人,老人又嫌弃自己的儿媳妇等,他们受数千年的封建礼教的影响,他们头脑中存在严重的望子成龙成凤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耐性,以大人的眼光和能力去衡量孩子,孩子稍有怀疑或做错,则棍棒相加,坚持孩子不打不成才,希望借此来时孩子成为“完人”。
学校原因
新课程标准下,提倡了素质教育,但也不免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思想存在偏差,教育本身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着不适应性,教学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矛盾。这样一来,学生的压力就会无形的加大,也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
1. 教师教育方法失当。教师全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处理问题,不去认真、具体的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犯错的真正原由。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不会用爱心关爱学生,而是一味的责骂,甚至辱骂;当学生身心各方面有缺陷时,他们不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本着学生是不健康的学生,是教不好的学生。有些教师喜欢变相的体罚学生等。
2.教学环境的因素。根源尘封已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教育管理者,旧时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的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学校的相应考核评估办法,教育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不当,学校没有好的学生学习环境,破坏的教学设备,不雅的校园风情,没有良好的校纪校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待完善,错误的校纪校规,严重的处罚不当等种种学校因素加剧了问题学生的形成。
(三)社会因素
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这个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腐化了小学生的观念。面对形形色色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倾向的诱惑,一些学生无所适从。还有受社会不正之风,不良交往及不健康书籍、音响等文艺作品的影响。学生自身认识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现象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极大地冲击着我们的基础教育。更由于受学生自身人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认识不够,不能从本质上对其进行辨析,往往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或误导,做盲目的模仿,做出与学生的要求相悖的行为。
(四)自身原因
进入小学后,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许多的小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虽然有时他们也力图通过表现自己去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也能有选择的行为准则,但他们的行为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久而久之,就开始形成了坏的行为习惯。再加上小学生自我抑制力差,坏的习气未改正,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不稳固,所以在不利的客观因素下,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还有一些可能是先天遗传,早期教育不良,适应能力差等都可以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
1.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问题学生性格的不成熟,自我约束力、意志力弱,易受外界干扰,对事物难于形成正确的人认识,易受情感迁移;他们缺乏基本得到的判断能力,是非曲直不分,荣辱感不正确;他们基础学力缺陷,读、写、算的能力差,怀疑自我能力,失去了信心并强烈厌学;与同伴关系相处失败,不合群,关系紧张等。
2.自卑和疑惧。绝大部分的“问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不被重视,经常挨批评,使他们长期处于心虚、自卑、戒备和疑惧的矛盾心理状态,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敬而远之。他们情感不稳定,对知识、对老师、对集体在情感方面表现为冷漠、缺乏荣誉感。
3.固执和孤独。他们做错事后,往往由于“虚荣自尊”与“侥幸蒙混”的心理作怪。要么明明只知道自己错了,还强词夺理,对老师合同的批评相对敏感,有不适当的过度焦虑和冲动,甚至跟老师产生焦虑情绪,以此来维护自己所为的自尊。要么表现为消极对抗,默不做声,不愿或很少与人交流,这就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
4.观念欠缺,辨别能力差。问题学生往往缺乏责任感,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社会意义,因此学习没有积极性,动机水平低,懒散,怕苦怕累,不善勤于思考,厌学贪玩。学习上屡屡失败,造成他们的失败心态。由于问题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所以个人行为也常常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不能在自己出现错误举动的同时,及时的加于辨别和制止,在行动之后也不能及时产生忏悔与改正,因而一错再错。他们为了寻找所谓的“友谊”、“靠山”,他们喜欢结成不健康的小帮派小团体,宁愿冒犯老师和父母,也不愿得罪“朋友”。久而久之,问题学生产生了。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对策
转化问题学生,首先要了解问题学生。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问题学生。外阴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转化问题学生。
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发展的特点,是教师能力中最基本的部分。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情况,认真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及规律,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所了解掌握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解决各类学生问题。
关爱问题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关爱是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情感是他们沟通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