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

212阅读 | 8收藏 | 1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2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3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4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5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6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7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8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9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0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1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2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3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4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5页
【解析版】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doc第1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仓鹿 上传于:2024-06-16
广东省新高考2021届高三4月冲刺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诗》等是周王室及中原诸侯国所使用的标准书面语教材。考古发现,到春秋中叶楚国王孙遗者钟、王孙诰钟、王子午鼎、镈、钟等铭文有明显模仿《诗》的痕迹。史书也记载,楚庄王的太子所学教本有《诗》《礼》《乐》等九种。据此可知 A.儒家学说在楚国占据统治地位 B.楚国增强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C.周王室对楚国的控制力度加强 D.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矛盾缓解 2.汉文帝时,吴王的儿子刘贤入京,不慎被太子失手打死,其遗体被朝廷送回吴国埋葬。吴王拒称“天下同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葬”,把刘贤尸体送回长安,并称病不再朝见皇帝。汉文帝赐给吴王倚几与手杖,表示吴王终生都可以不用来朝见天子。这反映出 A.汉文帝实行宽厚仁慈的统治策略 B.丧葬价值观不同引发王国问题 C.吴王对朝廷的过失处理心存怨恨 D.王国势力已经威胁到中央集权 3.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冬日的汴京市场,“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这反映出宋代 A.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 B.政府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 C.农业种植和食品保管技术较高 D.汴京成为果蔬批发集散地 4.元代儒家知识分子在学术义理探研和个体工夫涵养的兴趣之外,在重建社会政治和礼法秩序的经世实践中,突破"致君尧舜"的精英视界,主动寻求与社会中下层的互动及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这表明此时期的儒学 A.抛弃了复古主义的理想追求 B.存在民间化和大众化的趋向 C.对市民阶层的利益有所反映 D.重构了崭新的基层治理体系 5.清初,地方官员大多军旅出身,缺少行政管理经验和文化底蕴,很多官员甚至不识汉字,不通文墨。这些官员往往会聘请幕僚参与文字撰写和地方事务,由此幕僚在清初大为流行。清初幕僚的盛行 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统治 B.构成了官员互相牵制的格局 C.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基础 6.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利用和光绪帝的合成照片(如下图左为梁启超、中为光绪帝、右为康有为)鼓动广大海外爱国华侨为了保皇进行募捐活动。康有为用此一大部分募捐收入在海外广置私人房产。这反映出  A.康有为等人开始尝试实业救国 B.封建伦理纲常出现了某种松动 C.一些维新志士已丧失变法初心 D.光绪帝仍然暗中支持维新变法 7.下图反映的是开埠后广西大豆、棉花和烟草种植面积变更情况(单位:千亩)。据此可推知广西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种植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没有受到世界大战冲击 D.大豆加工成为主导产业 8.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在1927年2月12日记录,蒋介石最近禁止上海居民进行反对外国人的示威游行。1927年3月25日,陈独秀召集500名共产党员在上海湖州会馆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第三次工人总罢工之后用武力夺回上海所有租界,在两年半之内组建一支5万人的工人武装。由此可见 A.国共对峙局面不断加剧 B.法国租界巡捕房支持蒋介石 C.统一战线面临破裂危机 D.右倾机会主义脱离中国实际 9.1955年8月,中央发文指出:必须根据1955年春耕前后分配到乡的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数字,结合实际情况,由乡人民委员会充分发动群众,深入讨论,划分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次评定全年粮食的产量、交售任务和供应量。中央此举意在 A.推动土地改革深入发展 B.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 C.学习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D.缓和农村的阶级矛盾 10.2020年12月,智利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智利出口总额为56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6%,但对华出口额却逆势增长12.7%,占智利出口总额的36.6%。目前,中国已成为智利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出口目的地国和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智利快速发展改变世界格局 B.经济全球化进程顺利推进 C."一带一路"的倡议成效显著 D.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发展 11.在古希腊有关神学的记载中,神往往具有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嫉妒心、报复心,会表现出各自的勇敢、胆怯、厚道、奸诈等行为。神也会犯错误甚至犯罪。如神王宙斯的所作所为,就令人认为他实在是一个典型的暴君。这样的记载 A.说明了古希腊神学体系的混乱 B.旨在防止希腊走上暴君政治 C.反映出神学中蕴含着人文精神 D.折射出民主政治的开放包容 12.1781年,刚卸任的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的财政困境时惊叹于下述事实:英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他认为英国的成功在于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众……所有的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英国 A.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 B.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 C.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 D.崇尚诚信的理性主义精神 13.下列表格是有关普鲁士和英国关系的内容。这从侧面反映出 年代 事件 1779年 按照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特别命令.比克林被派往英国窃取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技术。 1819年 在普鲁士政府委托下.弗朗茨.安东.埃格尔斯前往英国。他通过贿赂普通工人,让他们帮忙购置各种生产设备等手段来研究自动织布机和纺纱机。 1820年 普鲁士企业主埃伯哈德.赫施环游英国,他通过伪装成顾客,向一个钢铁厂的生产部门经理滔滔不绝地询问粗铁制造成钢的方法,引起对方警觉面报警。 1823年 普鲁士资本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化名施鲁普斯进人英国社会,试图了解被严格保密的钢铁生产过程。 A.普鲁士和英国的矛盾日益激化 B.英国技术革新引起普鲁士政府注意 C.英国注重维护工业的垄断地位 D.发展重工业成为普鲁士的热切期盼 14.1890年,恩格斯指出:“由于德国工人善于利用1866年实行的普选权,党的惊人的成长就以无可争辩的数字展现在全世界面前……于是国家的手软了。反社会党人法没有了……政府和统治阶级使尽了一切手段,可是毫无用处,毫无成效,毫无结果。”据此可知 A.德国代议制民主臻于完善 B.恩格斯放弃暴力革命的观点 C.无产阶级斗争呈现新特点 D.德国资本主义已经穷途末路 15.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迁居国外的人数每年超过迁人的人数。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申请书,要求移居苏联。该公司刊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术工,结果报名的竟然达10万人之多。对此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美国经济危机造成民生困境 B.苏联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 C.胡佛政府鼓励美国移民海外 D.苏联工业化急需技术人才 16.下图为2001-2016年全球商品贸易占GDP比重示意图。据此可知  A.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B.经济全球化趋势并非一帆风顺 C.商品输出逐渐被各国抛弃 D.世界主要国家均奉行保守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如保障“制民之产”,落实土地“均”“正”,践行“薄其税敛”,重视按“劳”各得其分,尝试“与民分货”,倡导“取于民有制”。保障“制民之产”是抓住了保障劳动正义的根本;落实土地“均”“正”是践行劳动正义的基础;践行“薄其税敛”是落实劳动正义的重要举措;重视按“劳”各得其分是实践劳动正义的中心环节;尝试“与民分货”是推进劳动正义的必要补充;倡导“取于民有制”是改善劳动正义的重要措施 ——摘编自刘伟雄、李连根《中国古代劳动正义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进入阶级社会后,尤其是前现代社会,相比神话英雄、宗教人物、王公贵胃,出现在艺术作品上的劳动者的形象相对稀少了很多。直到16世纪,在商业发达的北欧,一些画家不吝创作以劳动者为主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中,劳动者质朴、快乐的形象中不失愚笨的一面,这是因为当时的艺术家“对乡村农家的态度与莎士比亚相似,习惯拿乡下佬开心”。到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明确把劳动者当作主要描绘的对象,创作了很多传世的经典作品。如古斯塔夫·库尔贝1849年创作的《碎石工》、米勒1857年创作的《拾麦穗》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广大劳动者艰苦的劳作状态和艰辛的生活情景,实际上更是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评和拷问。 ——摘编自郭广林《浅议近现代绘画与摄影里的劳动者形象》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创造,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的社会风尚,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和鼓舞人心的劳模精神。在新时代,应重温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摘编自储新宇《弘扬伟大劳模精神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劳动正义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艺术界对劳动人民态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伟大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中俄贸易路线上运输出口的产品以中国的棉布和丝绸为大宗,茶叶出口数量较少。18世纪后半叶,饮茶风习也在俄国广为普及,闽茶在英国市场上享有盛誉,俄人对闽茶也情有独钟,中国茶叶特别是福建武夷山茶叶对俄输出迅速增长。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福建武夷山为起点经张家口等地到俄国恰克图(位于现在俄蒙边界)的万里茶道。1792年,茶叶输俄货值达54万卢布,首次超过棉花货值,占当年中国输俄总货值的22%;1802年茶叶输俄货值达187万卢布,占输俄总货值的40%。1839-1845年,茶叶贸易已占恰克图全部出口贸易的91%。 材料二 1851年以后,闽茶外运困难,这给以汉口为中心的两湖茶担纲中俄茶叶贸易主角提供契机。俄国通过与清王朝签订不平等协议获取特权,将汉口茶叶利用长江内河、中国东部沿海运输至天津再陆路运至恰克图,或者运往俄国东部港口海参崴再使用铁路运输至欧俄。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俄商从汉口直接运输茶叶至欧俄黑海口岸敖德萨。到1894年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迅速增至14.7万担。19世纪末期,中国茶叶将近一半出口至俄罗斯,1906-1916年超过60%的中国茶叶出口至俄罗斯。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汉口茶叶对俄出口达到顶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时磊、刘再起《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中俄茶叶贸易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俄茶叶贸易较之于古代的变化。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泰国曼谷王朝的朱拉隆功即国王位,进行了长达42年的改革。朱拉隆功首先逐步废除在泰国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的奴隶制度。他仿效欧洲,建立了新式法院,制定刑事法和革新民事法。朱拉隆功在地方上实行三级管理,把地方的封建势力和边远的藩属土邦都纳入全国的行政系统中。1899年,政府下令废除平民必须编制在一个封建官吏属下的规定。19世纪末开始的铁路建设事业把各主要产米区连接起来,大米出口成了遥罗最大的收入来源。以国王为首,暹罗王族和华侨商人将大量金钱投入碾米厂、罐头厂、水泥厂和纺织厂。改革中,军队受到国王的格外重视,这导致相当长时间内,泰国军人在政界有着极大影响。朱拉隆功改革取得了成功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摘编自段立生《泰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泰国朱拉隆功改革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朱拉隆功改革。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作为远东唯一战场,青岛商民损失惨重。据1918年青岛商民损失统计结果显示,共计受损失者1548户,因受枪弹殒命者40人,损失总额计银元19128993.42元。1918年下半年,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作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德索赔的证据之一。为抗议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终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因此中国只能在会后与德国就赔偿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并获得了数额尚可的赔偿款。与此同时,青岛总商会不断地向各级政府机关申诉,请求政府拨出部分赔偿款补偿商民损失。但因中国当时内外交困,政府需款孔亟,总商会人徽言轻,所作种种努力皆未能奏效,青岛商民未得到任何赔偿。 ——摘编自张维缜《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以青岛总商会的活动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岛总商会开启对德索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青岛总商会的索赔行动。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1938年随父母迁居组约。1943年他加入美国籍。195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集中研究和评述了欧洲古典均势学说。在1968年的总统竞选中,基辛格作为民主党候选人鼓吹手曾经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胜选后的尼克松看中了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和才能,不计前嫌,聘请基辛格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又兼任美国国务卿,此时期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任期间,基辛格信奉均势外交,认为“国际大家庭各成员之间应恰好维持平衡的局面,借以防止任何一个成员变得十分强大”,主张美国应与中国改善关系,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从而构筑一个以均势为基础的稳定的世界和平结构。同时,他对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的缓和也起了重要作用。基辛格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2019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摘编自(美)杰里米·苏瑞《基辛格传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的均势外交理论能够深刻影响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辛格的均势外交理论所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国维(1877-1927年)研治历史学起始于民国建立之后。他凭借其古文字学、古音韵学等方面的特长,率先利用罗振玉提供的甲骨文以及其他文献资料,在考订古文献和古代史实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现实生活中的王国维在民国建立后不肯剪掉头上的辫子,表明其不承认中华民国而忠于清室的立场,即使清帝逊位被逐出故宫,仍愚忠不改。《殷周制度论》是王国维的经典论著,叙述了五帝至殷周的历史,注重从地域上加以区别夏商文化略同之原因,而周代则与之不同之原因。指出:“故而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惟周独崛起西土”,“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摘编自乔治忠《学界对王国维、钱穆、陈寅恪、雷海宗等史学家的片面赞誉,误导后学》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近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赞成或反对材料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楚国在青铜器铭文和贵族教育中不断模仿中原文化,说明楚国增强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儒家学说在楚国占据统治地位,A项错误;周王室对楚国的控制力度加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原诸侯国与楚国的矛盾有所缓解,D项错误。 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地方诸侯王拒绝执行中央的命令,甚至迫使皇帝允许其终生不用朝见等,反映出王国势力已经威胁到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汉文帝实行宽厚仁慈的统治策略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错误;“丧葬价值观”只是借口,不是引发王国问题关键,B项错误;吴王对朝廷的过失处理心存怨恨并未准确揭示材料主旨,C项错误。 3.C 【详解】 北宋东京冬天的市场上有大量反季节蔬菜售卖,反映出宋代农业种植技术和食品贮藏水平较高,C项正确;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被打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汴京是果蔬批发集散地,D项错误。 4.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元代儒学知识分子“主动寻求与社会中下层的互动及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这是儒学民间化、大众化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抛弃了复古主义的理想追求”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市民阶层的利益有所反映”,故C项错误;“重构了崭新的基层治理体系”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5.C 【详解】 清初,地方官员通过聘请幕僚,弥补行政管理经验和文化底蕴不足,有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正确;幕僚参与文字撰写和地方事务,威胁不到君主专制统治,A项错误;幕僚不是官员,也不能监察地方官员,并不能构成官员互相牵制的格局,B项错误;幕僚仅参与文字撰写和地方事务,并不能为中央集权加强奠定基础,D项错误。 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把保皇名义募得的款项用于购置个人房产的行为,反映出其已经丧失维新变法的初心,C项正确;“实业教国”与“广置私人房产”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封建伦理纲常出现松动,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光绪帝仍然暗中支持维新变法,D项错误。 7.A 【详解】 材料反映出广西大豆、棉花和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这说明广西地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故A项正确;B项“根本改变”无法从材料得出,故排除;材料反映的种植面积扩大,无法体现战争的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大豆加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对比情况,无法说明大豆加工成为主导产业,故D项错误。 8.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后期,国共两党在对待帝国主义政策上的严重分歧,反映出统一战线面临破裂的危机,C项正确;1927年初,国共对峙的局面还未出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法国租界巡捕房支持蒋介石,B项错误;脱离中国实际的“右倾机会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9.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国家加强对农村粮食的统购统销,是为了保障工业化顺利进行,B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已经基本完成,A项错误;党中央借鉴苏联经验,调整农业政策,并不是要照搬苏联计划经济体制,C项错误;1955年即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以前,我国农村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不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D项错误。 10.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智利在出口额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对华出口却逆势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显著成效的具体体现,故C项正确;“智利快速发展改变世界格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进程顺利推进”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当今实际情况,故B项错误;“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与普通人一样具有虚荣、嫉妒等情感和行为,反映出古希腊神学中蕴含着人文精神,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古希腊神学体系混乱,A项错误;宙斯只是希腊诸神人性化的一个代表,不能说明希腊神学的主旨是防止暴君政治,B项错误;民主政治的开放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竞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的长期战争”,且“将财政状况公之于众……所有的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这反映出英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优势,因此A项正确;“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信贷金融关系的发达”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既不全面,更非本质,故C项错误;材料与理想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13.C 【详解】 通过阅读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鲁士利用“窃取”“贿赂”“伪装”等隐蔽手段搜集学习英国技术,从侧面反映出英国注重维护工业的垄断地位,C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普鲁士和英国的矛盾日益激化,A项错误;英国技术革新引起普鲁士“政府”注意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发展“重工业”成为普鲁士的热切期盼并非材料“侧面”反映的问题,D项错误。 1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德国工人阶级组织政党,利用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等,反映出当时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斗争水平的提高,即无产阶级斗争呈现新特点,C项正确;德国代议制民主臻于完善的说法绝对,且与恩格斯的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观点,B项错误;19世纪后期,德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并非已经穷途末路,D项错误。 15.A 【详解】 根据材料可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