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
一、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领域内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
由于战争的失败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人们在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中国究竟怎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自主?这个问题已成为当时广大人民群众和其他爱国人士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封建士大夫集团时,有少数进步思想家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严重矛盾。他们在鸦片战争后,要求抵抗外国侵略,反对脱离实际的崇尚空疏的学风,提倡研究现实问题和有用的学问。
二、新思想的意义及时代局限性
林则徐、魏源、姚莹等人的思想和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有着深刻的阶级和时代的烙印,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冲破封建主义的藩篱。他们虽然主张抵抗外国侵略,反对清朝统治者对外投降卖国,但又不可能真正地依靠人民抵御外侮,当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时,他们便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魏源和姚莹虽然提出学习西方,改革内政的主张,但又不敢触及封建制度,从而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三、魏源的思想
魏源(1794~1857年),字默深,胡南邵阳人。早在鸦片战争前,他便对英国侵略者把鸦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