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六
学科
语文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两小儿辩日
课型
课时
1
教材及课标分析
1、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发现、创造的过程,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2、学习《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自然知识,并结合故事情节和孔子的治学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点,激发学生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策略分析
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工具书,字词典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一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回顾,方法引学(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引导学生解题,围绕题目质疑。
2.设疑激趣:圣人孔子在两个孩子的疑问面前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1.学生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要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
2.学生交流: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他们在争辩与太阳有关的问题。
3.学生带着教师的提问,做好读书准备。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还不能完全掌握此类文体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借助学习《学弈》的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指导。
二、自主研读,深入探究(用时:17分钟)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引导学生展开自主读书。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读生字、新词。
(2)二读课文:读出节奏,正确断句。
(3)三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文意,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两个小孩为什么事辩斗?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他们各自都用了怎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
4.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探究孔子其人。
(1)组织讨论: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从这件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课件出示孔子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这些名言中再次理解孔子的为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学生仔细阅读课件上的读文提示,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1)借助书中拼音和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音。
(2)尝试给文言文断句,遇到问题向老师请教。
(3)仔细阅读书下注释,再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大意。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要结合原文内容寻找答案,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汇报,全班同学进行意见补充。
4.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交流:在古代,科技不是很发达,许多现象是难以解释的。孔子“不能决”是可以理解的。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2)学生朗读名言,在小组内说出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然后谈一谈这些名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例如:善于学习、实事求是、虚心求教,等等。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朗读文言文的方法,一要放慢朗读的速度;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2.学生要想理解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