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

255阅读 | 9收藏 | 9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1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2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3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4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5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6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7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8页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doc第9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9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验伤 上传于:2024-07-09
现代企业物流技术与供应链管理方法 一、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我们已置身于一个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和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当今社会,工业经济已由主要是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点已逐步取代了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观念。市场竞争也不单单是企业内部的竞争了,它已逐步拓展为企业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这种供应链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企业和部门的供应链所构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都具有双重角色:既是供应商,又是客户。他们即向上游伙伴订购产品,又向下游伙伴提供产品,建立一条业  务相关紧密、经济利益相连的供应链,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业务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它是在社会化生产分工越来越细、产品生产日趋全球化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当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探索阶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的管理,各个贸易伙伴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它的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每天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交易,每一笔商业交易的背后都伴随着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分拣、接收、存贮、提货以及包装等。在世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物流与信息流的相互配合体现得越来越重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必然要用到越来越多的现代物流技术。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物流技术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后,物流技术中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EDI(电子数据交换)、BAR CODE(条码)等等。    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供应链管理更加科学,并由此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物流技术及其应用    1、BAR CODE    条码技术的特点:是实现各行业自动化管理的有力武器,有得于进货、销售、仓储管理一体化;是实现EDI、节约资源的基础;是及时沟通产、供、销的纽带和桥梁;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工具;可以节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扩大商品销售额。    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供应链管理中条码技术的应用模型见图1。    条码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POS系统、EDI等现代技术手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即时作出反应。当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ECR、QR、自动连续补货(ACEP)等供应链管理策略,都离不开条码技术的应用。条码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物流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    由于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因而发展十分迅速。在仅仅四十年的时间里,它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商业贸易、生产制造业、仓储业等生产及流通领域。它不仅在国际范围内为商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代码标识体系,而且为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符号。    (1)条码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货物的条码是建立整个供应链的最基本条件,它是实现仓储自动化的第一步,也是作为POS快速准确收集销售数据的手段。以零售业为例,公司主机的条码数据和商品价格定期(每天)更新,下载至店面微机。店面微机具有两个功能:第一,它管理前台POS, 包括通过扫描器收集数据的POS终端;第二个任务是管理后台POS,包括分析销售数据、下电子订单、打印产品价格和条码标签。目前较先进的POS系统后台具有较强的功能,可以检验货物、进行存货控制、点数、帐务与供应商管理。    借助条码POS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从订购、送货、内部配送、销售、盘货等零售业循环的一元化管理,使商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三个转变:(1)从传统的依靠经验管理转变为依靠精确的数字统计分析管理。(2)从事后管理(隔一段时间进行结算或盘点)转变为“实时”管理(在商店营业过程中可随时对销售、库存情况通过计算机进行查询)。(3)从“商品在类”(或部门)管理(某商品大类(或部门)的销售总帐)转变为“单品”管理(对每一商品项目,如品种、规格、包装样式等细帐的管理)。这样一来,销售商可随时掌握商品早晚销售情况,以调整进货计划、组织适销货源,从而减少脱销和滞销带来的损失,并可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货架安排的合理化,提高销售额。    (2)、条码在加工制造业和仓储配送业中的应用:    加工制造的范围很广,我们仅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来说明。汽车制造是通过流水作业线来完成的。一辆汽车要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装配而成,根据汽车型号不同,所需要的零部件的品种和数量也不同。有的要空调,有的要后背箱,有的要机械换档变速箱,有的要液力变速箱,如此等等。为了能按订单生产,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不同型号的汽车是要在同一生产线上装配的。为了避免差错,在零部件进入装配线前,要用扫描器识别零部件上的条码,确认它与所要装配的汽车匹配。在汽车装配完毕后还要识别整车上的条码。一方面对生产完成情况作一个记录。另一方面,不同型号的车辆要通过不同的试验程序。试验机可以根据整车的条码信息来自动完成所需要的试验项目。    仓储配送是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以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Wal-Mart为例。在全美有25个规模很大的配送中心,一个配送中心要为100多家零售店服务,日处理量约为20多万个纸箱。每个配送中心分三个区域:收货区、拣货区、发货区。在收货区,一般用叉车卸货。先把货堆放到暂存区,工人用手持式扫描器分别识别运单上和货物上的条码,确认匹配无误才能进一步处理,有的要入库,有的则要直接送到发货区,称作直通作业以节省时间和空间;在拣货区,计算机在夜班打印出隔天需要向零售店发运的纸箱的条码标签。白天,拣货员拿一叠标签打开一只只空箱。在空箱上贴上条码标签。然后用手持式扫描器识读。根据标签上的信息,计算机随即发出拣货指令。在货架的每个货位上都有指示灯,表示那里需要拣货以及拣货的数量。当拣货员完成该货位的拣货作业后,按一下“完成”按纽,计算机就可以更新其数据库;装满货品的纸箱经封箱后运到自动分拣机,在全方位扫描器识别纸箱上的条码后,计算机指令拨叉机构把纸箱拨入相应的装车线,以便集中装车运往指定的零售店。    在国内,条码在加工制造和仓储配送业中的应用也已有了良好的开端。红河烟厂就是一例。成箱的纸烟从生产线下来,汇总到一条运输线。在送往仓库之前,先要用扫描器识别其条码,登记完成生产的情况,纸箱随即进入仓库,运到自动分拣机。另一台扫描器识读纸箱上的条码。如果这种品牌的烟正要发运,则该纸箱被拨入相应的装车线。如果需要入库,则由第三台扫描器识别其品牌。然后拨入相应的自动码托盘机,码成整托盘后通达运输机系统入库储存。条码的功能在于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条码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为了参与国际贸易与竞争,我国于是1988年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并于1991年加入了国际EAN组织,进而在全国各省市、地区设立了条码分支机构,负责介绍与推广条码技术。从此,我国的条码工作纳入正轨,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截止到1998年,我国的EAN系统成员数目已达4万个,采用商品条码标识的商品项目已超过50万种,采用商品条码技术进行商业自动化管理的各类连锁店、仓储超市、配送中心已达数千家,条码技术的应用推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工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其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各项条码实施的要求和细则,从而使中国的条码工作完成了从初步发展到成熟的过渡。随着我国条码法规建设的成熟化,商品条码已纳入了强制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所以提高条码质量从而将条码技术逐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中已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EDI    在商业贸易活动中,每个贸易伙伴每天都要与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其它商业组织进行通信、交换数据,每天都发产生大量的纸张文献,包括订购单、发票、产品目录和销售报告等。纸张文献是商业贸易中至关重要的信息流,信息流一旦中断,供应链将流畅不通,从而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指按照同一规定的一套通用标准格式,将标准的经济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在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由于使用EDI能有效地减少直到最终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单证,因而EDI也被俗称为“无纸贸易”。以往世界每年花在制作文件的费用达3000亿美元,所以“无纸化贸易”被誉为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    构成EDI系统的三个要素是EDI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以及数据标准化。实现EDI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EDI软件将用户数据库系统中的信息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以供传输和交换。通信网络是实现传输和交换的必要条件。同时EDI需要标准的数据格式。     一个部门或企业若要实现EDI,首先必须有一套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其次,为使本企业内部内部数据比较容易转换为EDI标准格式,须采用EDI标准。另外,通信环境的优劣也是关系到EDI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EDI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EDI是一种信息管理或处理的有效手段,它是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进行运作的有效方法。EDI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及通讯网络资源,提高贸易伙伴间通信的效益,降低成本。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已在UN/EDIFACT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流通领域EDI标准EANCOM。EDI报文是EDI传送的载体,它是对传统业务单证中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比如订购单报文则是对传统业务中数据进行结构化和标准化。在供应链上涉及到的EDI报文有参与方信息报文、价格销售目录报文、报价请求报文、报价报文、订购单应答报文、发货通知报文、收货通知报文、发票报文、汇款通知报文等。我们可以拿通常的商业交易为例,说明EDI在供应链上的运用。如图2所示。    例如,一个企业A要把它的基本信息让企业B知道,它往往会把一个参与信息报文发往企业B,以便企业B了解它。同样,企业B也可以将其企业信息必至A。若企业A是供应商,B是客户,则A可通过一产品或销售目录报文,将其产品的有关信息发往B;若B对A的某种产品感兴趣,发了解A的产品价格与交货条款等相关信息,B可以向A发出一个报价请求报文,A以报价报文来回答B;若B对A的产品的价格以及交货条款等内容能够接受,B就可以向A发出一份订购单报文。A可用订购单应答报文对B订购单报文进行答复;若答复是肯定的,A便立即开始备货,备齐货后就可以向B发货为了预先通知B货物已发出,A可向B发出一份发货通知,B可以向A发出一份收货通知报文,以说明自己对货物的收受情况;当A接到收货通知后可以向B发出发票报文,申明对货物的支付,B收到发票报文经确认后,可发出一份汇款通知报文,以说明即将付款的通知,紧接着便是实际付款的发生。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EDI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2)、EDI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EDI应用获益最大的是零售业、制造业和配送业。在这些行业中的供应链上应用EDI技术使传输发票、订单过程中达到了很高的效率。零售业、制造业和运输业所采用的EDI应用主要是发票和订单处理,而这些业务代表了他们的核心业务活动:采购和销售。EDI在密切贸易伙伴关系方面有潜在的优势。    目前,我国EDI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国内市场将同国际接轨并融为一体,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为了保持和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能力,促进我国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迎头赶上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潮流,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EDI技术。    3、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英语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它是利用分布在约2万公里高空的多颗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状况进行精确测定以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主要用于船舶和飞机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精密定位、地面及空中交通管制、空间与地面灾害监测等。90年代以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物流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GPS由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组成,空间部分由分布在6个等间隔轨道上的24颗卫星组成,卫星距地球2万多公里,这种分布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全球的任何地区,都被四颗卫星覆盖,GPS的卫星星座可以全天候、连续地向无限多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GPS的地面部分由1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控站和3个地面天线组成。    GPS的用户必须配备GPS接收机才能使用GPS系统,GPS接收机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定位信息,并据此进行导航和定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陆地救援。据丰田汽车公司的统计和预测,日本公司在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车载导航系统,日本车载导航系统的市场在1995年2000年间将平均每年增长35%以上,全世界在车辆导航上的投资将平均每年增长60·8%,因此、车辆导航将成为未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我国已有数十家公司在开发和销售车载导航系统。中远、中外运等大型国际物流服务企业均建立了装载有卫星定位系统的车队。    (2)用于内河及远洋船队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线的测定、航向的实时调度、监测及水上救援。在我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先使用于远洋运输的船舶导航。我国跨世纪的三峡工程也已规划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改善航运条件、提高航运能力。    (3)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进场着陆、航路导航和监视。国际民航组织提出,在21世纪将用未来导航系统FANS(Future Air Navigation System)取代现行航行系统,它是一个以卫星技术为基础的航空通信、导航、监视(CNS: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Surveillance)和空中交通管理(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系统,它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实现飞机航路、终端和进场导航。    (4)用于铁路运输管理。我国铁路开发的基于GPS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GPS和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可实现列车、货物追踪管理。只要知道货车的车种、车型、车号,就可以立即从近10万公里的铁路网上流动着的几十万辆货车中找到该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