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段学科
初中语文
教材版本
部编教材人教版
章节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书内容,掌握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积累精彩片段。
2、学习并掌握摘抄和做笔记两种名著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名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摘抄和做笔记两种阅读方法阅读名著,积累优美语句、内化语言表达,汲取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学习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学习摘抄和做笔记两种阅读方法阅读名著,积累优美语句,提升阅读质量,提升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难点
通过专题探究,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及“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课外名著小说的阅读有极大兴趣,他们渴望探索新的阅读方法,渴望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品味经典,启迪思想。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基本的名著阅读方法,再加上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但由于是外国作品,再加上篇幅较长,需要教师的充分引导。
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阅读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以专题探究活动分小组展开,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表达的空间,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筑路”一段视频
引出问题:在困难面前,战士们体现了钢铁般的意志。真正的钢铁战士是怎样成长的?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宝贵的一生?让我们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片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交流课前搜集,了解作者作品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
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1920年秋天在战争中负重伤。
23岁全身瘫痪,24岁双目失明、脊椎硬化。
1933年由他口述妻子整理,完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5年苏联政府授予列宁勋章。
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
作品梗概: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它以自传体形式,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
作品命名: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整合信息,了解作者作品有关内容。
(三)指导方法,提升质量
回顾讲过的读书方法。引出摘抄和做笔记。
摘抄和笔记可以帮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素材,还有助于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摘抄和做笔记是常常结合在一起的。
1、摘抄:
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原作的典故、警句、精彩片段等,一般要根据学习、借鉴的意图来选择。
2、做笔记
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看法和评价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摘抄和做笔记两种阅读方法,科学阅读名著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四)摘抄赏析,感受魅力
1.格言警句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环境描写
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 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车站上那间破房子根本存不住热气,虽然通宵生着火,大家还是从里到外都冻透了。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3.内心独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书信日记
丽达在日记上写着:
1月9日
我为什么这样难过呢?还没有拿起笔来,就哭了一场。谁能想到丽达会失声痛哭,还哭得这样伤心!难道眼泪一定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吗?今天流泪是因为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悲痛。 为什么悲痛会突然袭来呢?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可怕的严寒已经被战胜,铁路各站堆满了宝贵的木柴,我又刚从祝捷大会——市苏维埃为祝贺筑路英雄们而召开的扩大会议——回来,为什么悲痛恰恰在这个时刻降临呢?我们是取得了胜利,但是,有两个人为此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