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 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
的公费医疗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的转变,在筹资特点,付费特点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80 年代初期)
这个阶段,针对不同的人千, 我国建立了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
疗三个主要保障制度-
1劳保医疗。
于 1951 年开始实施,对象为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职工。资金的来源为
企业的成本列支和利润提成,属于典型的“单位保障"由企业行政来管理。 可
羡范围为企业职工及其直系亲属、离退休人员,职工可以享受免费医疗, 直系亲
属可以报销一半医疗费用。
2、公费医疗
于 1952 年6月建立,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革命伤残军人和大专
院校在校学生, 其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 由政府卫生部门来管理-除挂号费、
出诊费等其他全免费。
3、农村合作医疗
于 1956 年建立,面向广大农民,筹资来源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群众和
医生共同筹资建立保健站, 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农民缴纳保健费、农业社公益
金提取和业务收入。在资源的原则下,每个农民缴纳一定的保健费,免费享受巴
防保健服务并免收出诊费、挂号费、注射费等-
医生分片负责所属村民的卫生预防和医疗工作,报酬主要采取记工分和发现
爹结合的办法解决-
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 针对以往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需要的现状,进行了医
疗保障体系改革,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等-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于 1998 年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为城镇
职工医疗保险提供了法律依据。参保的对象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
人员,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
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采取职工个人和单位双方分担机制-医疗
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其中用人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6%缴
纳,个人按基本工资的 2%缴纳。财政方式采取统账结合方式,设立医疗保险基
金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的
30%记入个人账户,剩祭建立社会统筹基金-
支付结构为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和小额医疗费, 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和
大额医疗费。 社会统筹基金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 分别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和 400%,职工住院医疗费用中起付线以上,封项线以下也需自付一部分。
超过部分由自己负责或其他保险。
医疗保险统筹管理层次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 也可以以县为
统筹单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实行全市统筹。 主管部门为人力资源和劳动
社会保障部门。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2007 年的《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为城
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参保范围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覆盖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 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保险基金重点
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 并设立最低起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