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 )。
A.培养目标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中公教育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长期性
3.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 )。中公教育
A.教师的素质 B.学生的素质 C.教师的态度 D.师生之间的沟通
4.师德包括( )。
A.爱国守法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
A.讲授法 B.陶冶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6.下列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的是( )。
A.本能 B.疲劳 C.适应 D.练习
7.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中公教育(判断题)
8.“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判断题)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环境。(判断题)
10.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的讲演是由舒尔茨做的。中公教育(判断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有智慧才干;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个人偏见和定势;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加强自我修养,学会自我情绪控制,养成耐心,豁达、宽容等良好的个人品质。中公教育
4.【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
5.【答案】ABCD。
6.【答案】ABC。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并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教师如何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学习结果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中公教育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学记》。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中公教育
10.【答案】√。
1.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
A.文 B.行 C.忠 D.信
2.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 )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公教育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3.(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 )。中公教育
A.科技活动 B.文体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学科活动
5.班主任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 )。
A.高尚的思想品德 B.高深的学科知识
C.较强的组织能力 D.坚定的教育信念
6.现代心理学中情绪的基本类型包括( )。
A.快乐 B.悲哀 C.恐惧 D.愤怒
7.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判断题)中公教育
8.中小学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团队活动和集体活动。(判断题)
9.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中公教育(判断题)
10.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用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判断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说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来教弟子。其中“文’’是知识,“行”是品行,“忠”是忠义,“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诗、书、礼、易、乐、春秋”是知识,属于“四教”中的“文’三:所以本题选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中公教育
5.【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6.【答案】ABC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了情绪的基本类型。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中公教育
9.【答案】√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的人。
A.精于雄辩 B.道德高尚 C.善良而精于雄辩术 D.卓越
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表现为( )。中公教育
A.促进个体现代化和个性化 B.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
C.促进个体现代化与市场化 D.促进个体市场化与社会化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普遍与特殊 B.共性与个性 C.一般与个别 D.宏观与具体
4.属于联结派的学习理论是( )。
A.联络说 B.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C.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D.社会学习理论
5.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学习迁移划分为(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6.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 )。中公教育
A.肯定性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全身松弛训练 D.自我控制法
7.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中公教育(判断题)
8.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判断题)
9.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判断题)
10.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中公教育(判断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中公教育
4.【答案】BCD。
5.【答案】AB。中公专家解析: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学习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6.【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它包括肯定性训练、系统脱敏法和全身松弛训练;自我控制法和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7.【答案】√。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中公教育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认知策略有很多种,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中公教育
1.荀子认为,作为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最高阶段,也是学习过程的目的和归宿的是( )。
A.读经 B.“知” C.“闻见” D.“行”
2.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中公教育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3.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4.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 )。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仪表端庄 D.终身学习
5.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有( )。中公教育
A.动机理论 B.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迁移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6.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7.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公教育(判断题)
8.斯巴达非常重视军事统治,忽略了教育事业。(判断题)
9.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判断题)
10.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中公教育(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BD。中公专家解析: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部分。中公教育
5.【答案】BD。
6.【答案】ABCD。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中公教育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公教育
.许多国家规定孩子的入学年龄为5到6岁,这是由于儿童到了这个年龄,脑的发育已经成熟,能够适应系统的学习活动。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依据(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技水平 C.人口状况 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2.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启迪人的思想意识,提高人的民主观念,来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这说明教育具有( )。中公教育
A.科技功能 B.文化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3.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益严重。上述事实说明,教育( )。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4.学生王涛因为上午语文课不能完整背诵课文,李老师罚他当天放学前抄课文20遍才能回家,王涛只好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抄写,直到晚上七点才抄完,李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中公教育
A.健康权 B.休息权 C.娱乐权 D.不合理劳动权
5.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 )观点。中公教育
A.劳动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本能起源论
6.下列事件和其代表人物匹配的是( )。
A.产婆术——苏格拉底 B.班级授课制——斯宾塞
C.爱弥尔——卢梭 D.帕夫雷什中——苏霍姆林斯基
7.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判断题)
8.制定教育目的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中公教育(判断题)
9.课程计划就是学科课程标准。(判断题)
10.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等同于转化后进生。(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BD。
5.【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在人类历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主要的观点有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三种。中公教育
6.【答案】ACD。中公专家解析:产婆术是苏格拉底三步问答法的第三步。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爱弥尔》是卢梭的代表作品。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所以B项错误。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或者人的发展不平衡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抓住关键期和最佳期。中公教育
8.【答案】√。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课程计划也称课程方案,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个别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公教育
1.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是下列哪个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2.实行单轨制的国家是( )。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德国
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个人的活动 D.学校教育
4.下列描述中,不属于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的是( )。
A.教育国家化、世俗化、法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
B.教育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C.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走向统一
D.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5.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级活动 D.文化艺术活动
6.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包括( )。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7.萌芽时期的教育学还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判断题)
8.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的过程。(判断题)
9.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判断题)
10.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有本质的区别。(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英国和德国是双轨制;苏联是分支制。
3.【答案】B。
4.【答案】BCD。
5.【答案】AB。中公专家解析: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包括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6.【答案】ABC。
7.【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萌芽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
8.【答案】×。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教学目标来实现的。作为教师,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都要明确。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生物起源说强调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心理起源说强调教育的起源来自于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也是本能的,而不是社会的和文化的,因此他们没有本质区别。
1.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我反省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3.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的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调节说
4.下列哪种能力是一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