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60 总分:100)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沉淀(dìng) 孱头(càn) 马嵬坡(wéi)
B、酒酿(niàng) 挑逗(tiāo) 幽寂(jì)
C、抚摸(fǔ) 一摞(luò) 颤抖(chàn)
D、凝望(níng) 猥琐(wěi) 嫩黄(lèn)
【标准答案】 C
【解析】
A、淀diàn。B、挑tiǎo。D、嫩nèn。
【end】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条副 迸溅 污染 挣扎 怀恋 荒草萋萋
B、繁密 茏罩 服侍 瞬息 涉足 缓缓流过
C、遗撼 枯槐 幼稚 魂魄 忧郁 极目望去
D、瀑布 矜持 忏悔 渺小 洗礼 轰轰烈烈
【标准答案】 D
【解析】
A、副→幅。B、茏→笼。C、撼→憾。
【end】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爸爸刚刚车祸去世,妈妈又因悲伤过度住进了医院,小明家里真是祸不单行。
B、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得大家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D、竟然不知人间还有黄酒这样的仙露琼浆。
【标准答案】 B
【解析】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后面的“大笑起来”意思重复。
【end】
4、(3分)下列句子排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比如它的名字,是“蜡梅”还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成都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
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
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④明朝的《花疏》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
A、②①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③②⑤①
【标准答案】 B
【解析】
②句“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引出“蜡梅”的话题;⑤句中的“惟其自然”与②句中的“自然的”相衔接;①句以“蜡梅”的名字为例具体说明⑤句中的“并不深究”;③句和④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以黄庭坚的诗注和明朝的《花疏》来证明①句中“蜡梅”的正确写法。故选B。
【end】
5、(3分)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紫藤萝瀑布》一文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
B、《一棵小桃树》一文表达的情感非常丰富,其中既有感谢奶奶对小桃树的呵护,也有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呵护。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D、《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发出人生之路难以选择的感慨。
【标准答案】 D
【解析】
“发出人生之路难以选择的感慨”错。《未选择的路》启示人们: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end】
6、(4分)(2020重庆中考A卷)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4分)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 大海 夕阳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落叶——落叶在空中飞旋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舞出生命的极致。
(示例2)大海——海面翻腾奔涌,潮起潮落,而心之深处一片宁静。
(示例3)夕阳——夕阳吻着山峦的额,迟迟不肯坠落。
(“情”“景”交融,有意蕴,2分;表达自然流畅,2分)
【解析】
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物,写一句有关该景物的话,赋予该景物以某种情思。虽然修辞和句式不限,但要注意表达得自然流畅,尽量写出美感。
【end】
7、(5分)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望岳》中表达诗人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标准答案】 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理解并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填写。注意避免错别字,如“凌”不要误写为“棱”,“览”不要误写为“揽”,等等。
【end】
8、(6分)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6分)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云购物”“云课堂”“云祭祀”“云传承”“云诊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云端”。为此,学校开展了以“我身边的‘云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end】
(2分)(3)通过这次活动,你一定对“云生活”有了一些了解,请你向父亲或母亲介绍一下“云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至少说出两方面益处)(2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妈妈(爸爸),“云生活”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云诊断”,让我们在家里就能看病,节省了去医院排队挂号的时间;“云购物”,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避免了疫情期间聚集感染……
(示例2)妈妈(爸爸),“云生活”的好处有很多,比如“云祭祀”这种文明祭扫方式,能完成远在异乡的人们祭扫的心愿,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和认识理解能力。从题中的“云购物”“云课堂”“云祭祀”“云传承”“云诊断”中选择两种或一种的两个方面给生活带来的益处向父母介绍即可。
【end】
(2分)(2)学校将在7月17日举办“云知识”线下专题讲座,要求全体同学参加。小明同学因家中有事不能参加,假如你是小明,请在讲座前一天写一张请假条向王老师请假。(2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
请假条
王老师:
我因家中有事,不能参加明天的“云知识”专题讲座,需请假一天,请您批准。
您的学生:小明
2020年7月16日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应用文的能力。请假条在格式上有固定的要求:题目在第一行居中;称呼在第二行顶格;正文从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结尾落款部分署名在上,日期在下。内容上,需要在正文部分写清楚请假的原因和具体时间。
【end】
(1)语文老师正在通过“云课堂”讲授“和”文化的知识。请你运用积累的有关“和”文化的故事、俗语、名言等,仿照示例写出对“和”的理解。(2分)
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忍让与宽容。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1)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顾全大局与不计得失。
(示例2)从“昭君出塞”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和谐共处与民族团结。
(示例3)从“礼之用,和为贵”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示例4)从“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为政治国的法宝。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和语文积累能力。注意题中所给示例的结构是“从……的故事(俗语、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比如:从“家和万事兴”的俗语中,我懂得了“和”对家庭的重要影响。
【end】
二、阅读(32分)
(11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1题。(11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
【end】
(21分)(二)阅读《眷恋那棵老柿树》,完成12—16题。(21分)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①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②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③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④我一听,忙说:“行。”
⑤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⑥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⑦“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⑧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⑨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⑩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⑪“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⑫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⑬“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脊。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⑭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⑮“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⑯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⑰“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⑱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有改动)
【end】
(3分)16、在这篇读后让人泪目的散文中,三个人物均有闪光之处。哪个人物最能够打动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3分)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我最感动的是那个只闪现了一下的“伟大的母亲”。自己承受思儿的孤独,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他们——军人的母亲(家属)才是牺牲最大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选择最能够打动你的人物,然后选取一个最感动的细节,写出理由即可。如果选择少尉,则可以抓住少尉的精神来写。他执行任务,路过家乡时不能回家,只能透过车窗看一下家乡的山峦和柿子树,体现了他以大局为重、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选择文中的老母亲,则可以选择文中最感人的画面“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来写,这一处描写歌颂了母亲甘愿承受孤独,送孩子去当兵的伟大精神,让人感受到老人博大的胸怀,令人感动。
【end】
(3分)15、从下列加点词中任选一个加以赏析。(3分)
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
答:( )
【参考答案】 (示例)“孤独”表面写老柿树,实则表现了送儿参军报效国家的老母亲的孤独。那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母亲的身影,祖国的钢铁长城背后是无数这样的身影。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孤独”一方面写柿子树的孤独,另一方面写母亲在家想念孩子的孤独;“倔强”写出了柿子树和母亲的坚强挺立;“蓬”写出老柿树的生长状态和母亲对孩子浓浓的思念之情;“霜红”写出了柿子树旺盛的生命力和母亲的坚强。
【end】
(4分)14、文中多次出现了“山峦”,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
答:( )
【参考答案】 内容上:是行文的线索。结构上:使文章情节既起伏波折,又完整紧凑,使文章情节看似单一却富含变化,使文章主题看似寻常却感人肺腑。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作用的能力。要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山峦”是“我们”在车上看到的景色,贯穿全文,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山峦上有老柿树,少尉小时候在黄土山下割草,山脊上的那棵老柿树下母亲在守候孩子归来,这些内容看似零散,但是作者通过对山峦的描写把这些内容贯穿了起来,使得文章情节起伏波折、完整紧凑。文章通过写看山峦、回忆山峦、看到山峦上的老母亲等情节,使文章的主题变得深刻具体、感人至深。由此可以看出山峦的作用。
【end】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