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学复习提纲
导论
1.教育学的历史发展阶段,各阶段的有关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思想。
(《学记》、《论语》、《大教学论》等等)
2.教育学的研
第一章
1.教育起源的认识
2.教育发展的形态与阶段
3.教育的本质及其理解
4.教育的要素
5、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现代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客观依据、主观依据)
3.全面发展的教育
4.我国的教育方针
第三章
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社会条件
第四章
1.学校教育结构
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五章
1.教师素质构成
2.教师专业发展
3.传统学生观及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4.师生关系
第六章
1.课程的概念
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3.课程资源的有关理论
第七章
1.教学与其它教育途径,课外活动
2.教学过程的规律
3.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4.启发诱导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5.发现法、谈话法
6、教学的组织形式
7、教学艺术
8 、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八章
1.德育的概念
2、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3.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4、德育的原则
第十章
1.教育制度与学制
2.学制的类型
3.“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戌学制”
4.学制变革与发展的趋势
题 型
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材料分析题(20分)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B )
A.客观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6.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 A )
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17.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C )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8.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19.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 )
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0.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21.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22.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 )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23.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C )
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 D.友谊目标结构
2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25.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D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26.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 B )
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27.“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28.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C )
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9.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D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30.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 A )
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3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B )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32.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B )
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33.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D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34、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35、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6、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7、“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38、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9、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40、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41、《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43、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44、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45、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46、“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47、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4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4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③ )首先提出的:
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50、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① )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5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② )提出的
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5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① )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53、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① )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54、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① ):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5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①):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5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③):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57、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① ):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5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④):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59、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①):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60、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③ ):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6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① ):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名词解释
1.教育: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6.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7.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8.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9.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10.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简答题
1.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发展的关系。
答:(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教育中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
答:(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简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答: = 1 \* GB3 ①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 2 \* GB3 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5、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6、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答: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