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2019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心情的变化。
2、通过对比,体会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3、理解主人公失落的情感、领悟母亲为生活奔波忙碌的无奈,辩证地认识母亲的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体会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无奈与不易,感悟更合理的亲子沟通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心情的变化。
通过对比,体会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修辞等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修辞等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流程】:一、以旧代新,导入新课
回顾课文《盼》、《腊八粥》,主人公盼了什么?盼到了吗?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期盼吗?盼到了吗?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明确】:在一个星期天,“我”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但最终母亲没有实现承诺;时间顺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