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2019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心情的变化。
2、通过对比,体会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3、理解主人公失落的情感、领悟母亲为生活奔波忙碌的无奈,辩证地认识母亲的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体会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无奈与不易,感悟更合理的亲子沟通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心情的变化。
通过对比,体会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修辞等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脉络,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修辞等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流程】:一、以旧代新,导入新课
回顾课文《盼》、《腊八粥》,主人公盼了什么?盼到了吗?
在你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期盼吗?盼到了吗?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明确】:在一个星期天,“我”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但最终母亲没有实现承诺;时间顺序。
2、随着时间的消逝,在盼的过程中,“我”和母亲分别做了些什么?“我”的心情又产生了什么变化?结合表格,小组讨论完成。
时间
母亲的行为
“我”的行为
“我”的心理
早晨
买菜
藏在门后,准备吓唬母亲;看云彩;拨弄蚁穴;看电影画报,展开无限想象
兴奋高兴,无限期待;虽雀跃但显露挫折;焦急但又无可奈何、独自忍耐
上午
翻箱倒柜忙开了
一直跟在母亲脚底下
急切,眼看期盼落空
下午
洗衣服
睡觉;无声的蹲在母亲旁边看她洗衣服
自责,怀疑,失落,(委屈)
黄昏
洗衣服
看母亲洗衣和渐暗的光线
惆怅、孤独、绝望
3、小结
三、剖析文本,学习方法
1、再读课文,看看小说直接表达心情句子有哪些?
2、可见,课文直接表达心情的句子较少,却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于“我”的从兴奋期待到最后委屈绝望的心路历程。那么就探究一下,作者通过哪些方法展现了人物的细腻的人物心理?【主问题】
【预设】:
(1)心理描写:
1、出示示例1:第5节“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陈述句修改对比:“这件事是我有理在先,我一直按照母亲的要求在等待,是母亲没有做到。”
分析:连用三个疑问句式,略带有质问的语气,更能强烈的表达了孩子内心的委屈和失落。
2、学生文中寻找例子分析:
a.第2段:“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到底能否删去?到底体现我期盼已久,心情格外激动兴奋。)
b.第6节:“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自责)
c.第6节:“我想我再也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三个“再”和关联词“一”表明我的态度坚决,对出去玩抱有最后的期望和执着,结合四次心理描写发现,“我”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语气越来越强烈,可见焦急忍耐的情绪积累到了极点)
(2)动作描写+修辞
预设衔接:除了对“我”的心理描写,还有哪些描写明显体现“我”的心理?
第四段整段:动作描写,通过各种一个人的玩耍消磨时光,表达出,我等候时既焦急兴奋又颇为耐心的心理状态。最后想象句:用排比体现我的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
第5段末尾:一方面体现母亲做事繁忙,无心顾忌承诺,另一方面视角转换,本来是母亲为了避免绊倒我而选择匆忙避开,却总让我觉得总要被其绊倒绞死,(注意绞字让学生做动作体会)表明我跟随的紧,更能体现我焦急的心理,没有像之前在一边耐心等待了。)
第6段:“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表面的动作与内心的波澜形成对比,看似平静,实则内心却在崩溃的边缘,情感不断淤积)
总结+作业
1、选择让你印象最深的两个句子,并说出理由。
2、场景设计:你将名贵且价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赠给了你最好的好朋友,但到了晚上,你父母得知后却强硬要求你把木雕拿回来,因为这是爸爸好不容易从西藏买来送给你的礼物。现在你无奈出了家门前往好朋友的家,准备开口要回。
请运用今天所学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写出你此时的心情。100字左右
五、板书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时间 情感 手法
早晨(期盼、激动) 心理描写
上午( 焦急、兴奋) 动作描写
下午(焦急、自责、失落)
黄昏(悲伤、绝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品析,体会环境描写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2、理解主人公失落的情感、领悟母亲为生活奔波忙碌的无奈,辩证地认识母亲的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体会环境描写手法烘托人物心情变化的妙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无奈与不易,感悟更合理的亲子沟通方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