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摘要: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传统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往往忽视各实验间的联系,且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前期教学基础上,整合了实验教学内容、重构了实验教学体系。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分设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能力。
关键词: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阐明人体和动物体各种功能活动发生机制及影响这些活动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从而认识机体功能活动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规律。其实验教学是针对课程中大量较难理解、记忆的内容,利用生动的幻灯片、标本、模型、挂图、解剖及显微镜观察等多种实验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并与生物学的其他课程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学等基础课程关系密切实验教学对于巩固理论知识、锻炼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形成动手意识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动物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学习生物学的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为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本课程信息量大,理论知识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记忆,普遍存在难教、难学现象。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学生学习生理学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学难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管理相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设备不全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实验成功率低,创新性不足等结果。
解剖实验课教学是在系统解剖学教学的基础上,由学生亲自动手解剖尸体,辨识各器官和结构的正常位置、形态、毗邻、层次关系,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经过对局部结构解剖知识的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对人体结构和各系统知识的整体概念,进而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上好解剖实验课是关系着学生能否学好解剖知识的关键。但是,解剖实验课教学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授课质量。首先是师生交流,实验课教学中操作时间很长,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操作任务,老师易于忽略与同学的交流。其次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解剖实验课教学时间紧张,既要观看录像,又要动手操作,还要穿插课堂讲授和总结。而学生动手操作时,往往耽于剥皮慢、清理脂肪慢、寻找皮神经慢等而不能按时完成操作。再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随着课时的延长逐渐降低,学生刚开始上课时因为从没有接触过尸体操作,对操作充满了兴趣和渴望。但是,当学生逐渐认识到操作难度较大、难以按时完成、难以找到课本描述的组织结构时,一种畏难情绪,加上浪费时间的感觉让学生的操作兴趣逐渐降低。最后,解剖学知识名词太多,难以记忆,解剖结构空间难以想象。要搞好解剖实验课教学,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
利用实验课的优势,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实验课上老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只有抓住这些机会,通过交流沟通,分析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课教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要本着平等的原则,强调民主、友爱和相互尊重。对于性格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对于外向、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在给予足够的宽容和谅解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学生思维活跃而不发散;对于内向、拘谨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爱与鼓励。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流的方法。通过课堂提问,既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集中注意力;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会经常向教师请教一些操作中见到的变异结构,或者不能确认的结构等问题。这时候,教师要细心、耐心地给予解答。这样,教师才能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权威而和蔼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课一段时间后,征集学生对课程难易程度的意见,学生对授课方式、方法的建议,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是否有兴趣等等。我们在备课时,认真总结分析学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