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

106阅读 | 4收藏 | 6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第5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人类文明的摇篮》教案.doc第6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6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杀了书生 上传于:2024-05-27
学 科 历史 课 题 第2课 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提高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 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情感 态度 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教学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金字塔的国度: 1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对问题一教师要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提示学生注意将问题化简为:“为什么说尼罗河造就了埃及?”,师生共归纳:古埃及人活动范围——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土地——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孕育埃及文化——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问题二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醒学生一定要将问题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中探究问题,要善于画草图帮助自己思维,然后教师归纳当前的两种说法:①推土滚动法;②外星人所建论。最后激励学生:此题至今仍为世界之谜,说不准你就是未来的解谜者。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教师结合教学挂图,由大到小介绍“新月沃地”概念。并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指导学 生联系中国古代的黄河、长江产生的中华文明进行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的共同规律。 2教师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①适当介绍汉谟拉比法 典发现的经过。②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听故事,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神奇的文明。 自由讨论,归纳。 分组讨论,个别学生发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 自由讨论,个别学生发言。 听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为下面教学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了解大河流域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因果关系,初步树立唯物史观。 培养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培养学生及时归纳的学习习惯和技巧。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③法典内容简介。指导学生在书的相应位置上做好笔记。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