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战
【课程标准】
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冷战政策的含义、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简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史实,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文字、漫画、地图、历史照片等相关史料,分析冷战的背景,归纳冷战初期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的影响,逐步提高运用史料说明、分析、归纳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分析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对历史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两极格局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和平的可贵,进一步理解“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
重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点:冷战的背景及影响。
●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学生:描述漫画内容,观察漫画体现了美苏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盟友关系破裂走向了冷战,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展开了长期的争霸。美苏为何会由盟友变为冷战对手?什么是冷战?为何冷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6课《冷战》。
●探究新知
1.冷战的发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什么是冷战?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教师归纳:“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与“热战”相对而言。
展示:
材料一 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经济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 军事武装部队1 210万国防预算超过800亿美元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原子弹 政治控制操纵联合国
材料二 二战后苏军总数达1 140万,战后初期年均生产3万辆坦克,年产作战飞机40 000架,年均生产12万门火炮。1946年建成了原子反应堆,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在欧亚许多地区驻军,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设问: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分析冷战的原因。
预设:二战后,美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美国欲称霸世界,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同样变得强大起来,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障碍。
教师补充:20世纪上半叶,人类刚刚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渴望和平,美苏双方不敢也不愿再把自己卷入另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中。
展示:
材料一 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材料二 斯大林在3月13日的一次谈话中进行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设问:分析材料,预测美苏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变得紧张。丘吉尔所说“铁幕”暗示社会主义带来的威胁,而斯大林的指责也预示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的到来。两则材料向我们证实了盟友关系开始破裂,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展示: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治”。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正如希腊的情形一样,如果土耳其要得到它所需的援助,就得由美国供给它。我们是能够提供那种援助的唯一国家……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设问:“极权政治”“自由制度”指的是什么?材料表明了美国什么样的态度?
教师:这次演讲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展示: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无偿赠予,10%是贷款。马歇尔称,这个计划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的。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中最慷慨的援助”。
设问:美国是慈善家吗?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不是。是为了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而遏制苏联。
2.德国的分裂
过渡: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英、法、美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展示:学生阅读课本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