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教案(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三、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过程
引入:
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自主学习: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26第1、2、3、4自然段,了解拉瓦锡是通过怎样的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并且空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这一结论的。
过渡:依照这个著名的实验,我们也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一)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可燃物的选择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它们是哪几点呢?(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间讨论最后再由教师点拨得出正确结论)。
可燃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其它成分反应;
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该物质量要充足,且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如课本实验2-2选用的可燃物是红磷。
2、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硫及铁丝等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4、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学生先讨论,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得出结论)
红磷量不足 ;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
未等广口瓶冷却至室温便打开了弹簧夹。
5、进水量大于1/5的可能原因又有哪些呢?(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原理进行大胆的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课堂练习:
①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②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③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7、空气的组成:(学生阅读课本P27倒数第三自然段,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
教师需提醒学生:空气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27也倒数1、2自然段,找出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并会进行判断(教师需强调的是:混合物中的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仍然保持支持燃烧的性质等)。
练习: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
课题1 空气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⒈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⒉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