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汉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汉惠帝四年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
A. 实行独尊儒术 B. 注重基层教化 C. 确立选官标准 D. 推行重农抑商
2.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拥有大量资产,掌控经济命脉,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治生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从历史沿革看,____助推士族门阀制度的发展,____结束其发展征程( )
A. 世官制 九品中正制 B. 军功爵制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D. 察举制 科举制
3. “到处都可见到这样的王公,他们把臣民当作自己的财产,而且无论是在征服还是继承方面,都拥有至高权力。到处也可见到这样的臣民,他们承认王公拥有这个权力,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服从王公,正像对父母尽孝一样。”以下哪一个时代的社会符合前文的描述?( )
A.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 B. 十四世纪英国社会 C. 十八世纪美国社会 D. 十九世纪法国社会
4. 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
A. 联合发展的新时代 B. 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C. 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D. 国家统一发展的新时代
5. 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这部法案的通过( )①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②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③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④有利于稳定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祭祀是周代的“国之大事”,在祭祀先祖时,《周礼》明确规定“支子不祭”,也就说嫡子、庶子没有权力主持祖先祭祀,只有助祭资格,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宗子出身者纷纷作器主持祭祀先祖。这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开始解体 B. 礼崩乐溃的局面正式形成C. 宗法制遭到破坏 D. “克己复礼”已刻不容缓
7. 宋代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材料描述的是( )
A. 桔槔 B. 水排 C. 翻车 D. 筒车
8. 阅读如表《唐代各道灾害救济区域分布表》,这反映了( )
地区
河南道
关内道
河北道
江南道
淮南道
河东道
山南道
剑南道
陇右道
岭南道
次数
64
55
43
34
23
15
9
7
3
1
A. 北方地区灾害相对严重 B. 江南地区灾害较少发生C. 政府救灾政治色彩浓厚 D. 政府力量影响救灾实施
9. 最初,茶叶在欧洲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但到17世纪末,欧洲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并以此作为时尚消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解放 B. 价格革命促进了社会消费C. 东学西渐促进欧洲社会进步 D. 商品流动影响了习俗变迁
10.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该图反映了(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B. 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C.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
11. 据史料记载:明末“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清代乾隆年间,则同样出现了“占有者十无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可佃者十分之三四”的情势。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农业商品化的影响 B. 社会结构的变动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土地制度的变化
12. 隋文帝时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宇文氏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
A. 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 B. 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 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 D. 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
13. 据《明实录》记载,明代中期,山东临清县单是布店就有73家、绸缎店32家。有布店每进布“出银必点一朱”,每年供记账用的朱砂就需二三十斤,可见棉布进销量之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 )
A. 棉布已成为最主要衣料 B. 商品经济呈现繁荣局面C. 临清是北方最发达市镇 D. 北方地区盛产棉布丝绸
14. 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祇。”基于上述认识,雅典( )
A. 每个居民都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 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集体意识C. 党争扮演了一个导致国力日益削弱的角色 D. 民主政治制度终于变成了历史的陈迹
15. 如表反映的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后期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年份
1913-1938年
1948-1960年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年均增长率
0.7%
6.7%
8.0%
10.4%
A. 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B. 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使国际贸易规范化C. 国际货币体系为世界贸易提供充足资金 D. 二战后美苏等国努力构建的和谐环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呈现出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乃至体系化的特点。以商周的分封制为开端,古代中国先后建立郡县制、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先后实行井田制、贡赋制、均田制,一条鞭法等一整套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先后推行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等一整套军事制度。这些制度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规范了各级管理行为和稳定了社会秩序,确保了国家权力的运行,为促进社会安定和推进文明教化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家制度才一直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纷纷学习和模仿。
——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都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双方只是在实现目标的路径上不同而已。他们是同路人,而不是敌对者。将革命与改良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是不可取的。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社会变革,但这一和平路径是有前提条件的。近代中国不存在这一条件,旧秩序的顽强抵抗,使得新秩序难以以和平渐进的方式产生。——摘编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根据材料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特点的表现。
19. 论证历史,探究历史,运用新史观解读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密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以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 材料二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他把公元 1350~1850之间500年,称为“漫长的16世纪”,是“世界经济”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亚洲(中国)由“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创生者”,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 据材料一,指出开启世界历史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欧洲人的“优越势力”。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漫长的16世纪”中国开始走向衰落的表现。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分析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造成的冲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据此依据材料“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可知汉初统治者注重基层教化,故B正确。 独尊儒术在汉武帝时期提出,排除A。 题干强调的并非选官标准,排除C。 D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拥有大量资产,掌控经济命脉,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政治生活”可知,魏晋时期,助推士族门阀崛起,致使拥有大量资产,掌握经济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而到隋朝时期,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推行科举制,C项正确;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的制度,排除A项; 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的制度,排除B项; 察举制是汉朝制度,排除D项。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九品中正制,要求学生结合九品中政治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品中正制,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欧洲等级君主制的特点,其建立时间是12世纪以后,故B项正确。 A项是民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CD两项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需要掌握欧洲等级君主制的特点和时间。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欧洲等级君主制的特点和时间解答即可。本题考查对欧洲等级君主制特点和时间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B项正确;二战后,欧同体的成立开创了联合发展、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排除A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民族国家的发展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社会保障侧重于保障民众生活,而个人所得税与社会保障的体系化关系不大,故排除②,AD项错误; ①③④均是该法案的作用,C项正确,排除B项。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9,要求学生结合9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9,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原本没有祭祀权力的庶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可以主持祭祀,这说明原有的维系等级制度的宗法制遭到了破坏,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的解体,与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 礼崩乐坏是渐进的,并没有具体事件标志礼崩乐溃的局面正式形成,排除B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是时代进步的副产品,因此克己复礼恢复旧制度是违反历史发展趋势的,排除D项。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宗法制,考生可结合材料“嫡子、庶子没有权力主持祖先祭祀,只有助祭资格,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非宗子出身者纷纷作器主持祭祀先祖”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宗法制,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7.【答案】D
【解析】根据“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可得出是指灌溉工具高转筒车,D项正确; 桔槔的原理是在水边架一杠杆、一端系提水工具,一端坠重物、可一起一落地汲水。排除A项; 水排是冶铁鼓风装置,排除B项; 翻车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与材料中的原理不符合,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结合材料“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及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的变化历程进行回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北方中原地区救灾次数明显高于南方地区,越是临近统治中心就在次数越多,这说明中国古代救灾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故C正确; 北方地区救灾次数多,不能说明北方地区灾害严重,排除A; 江南地区救灾次数少,也不能说明江南地区灾害少,排除B; D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唐朝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唐朝时期救灾政策的特点。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救灾行为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但到17世纪末,欧洲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并以此作为时尚消遣”,可以看出17世纪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东西方商品交流的增多,欧洲人的习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思想方面,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排除C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画像砖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现象,这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故A项正确; 材料井未涉及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无法体现生产工具的变革,故B项错误; 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自给自足,只是一种糊口经济,达不到殷实富足的程度,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要求学生结合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来面试。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小农经济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1.【答案】C
【解析】根据“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占有者十无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可佃者十分之三四”可以看出,大量农民推动了土地,成为了佃农,反映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土地,而不是农产品,也与社结构无关,排除AB项; 土地制度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生可结合材料“有田者十一,为人佃作者十九”“占有者十无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可佃者十分之三四”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2.【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