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总论分论
并列、递进各得其宜──总论分论
[基础知识]
你想说服别人,无论你是褒是贬,总得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就是所谓的论点。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论点占据首位,因为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全文的灵魂,文中所用的每一个材料,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围绕论点,为论点服务。如果你的论点是“A”,那么,你在文中的每一角落都必须围绕“为什么A”进行运作。
你在一篇议论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称为中心论点。有时候,为了论证的需要,你可以有意识地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这每一部分的论点,就称为分论点。请你注意,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主要有以下两种关系:
第一,你可以把中心论点当作“果”,另设几个并列的分论点共同成为中心论点的“因”。如梁启超的《论毅力》,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其第一分论点“有毅力者能克服阻力”与第二分论点“有毅力者可化逆境为顺境”相互并列(从理论上讲可以互换位置),共同成为中心论点的“因”。换个角度说,因为“有毅力者能克服阻力”,所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因为“有毅力者可化逆境为顺境”,所以“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第二,你可以把各分论点依次设计为因果关系,依次成为推理的基础,逐层递进推出中心论点。如果把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个片段当成一篇独立的议论文,就能看出这种论证关系:因为“不违农时、数罟不入 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所以“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因为“谷不可胜食、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所以“民养生丧死无憾”;因为“民养生丧死无憾”,所以“王道之始”。这一段落的“中心论点”“王道始”从“不违农时……”开始,经过几个回合的逐层推进,最后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此为由因及果,逐层推进式。
当然,你也可以由果及因,逐层推进推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果你准备论证莫泊桑《项链》主人公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你就可以先论证悲剧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然后推出这“必然”的因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再推出“虚荣心”的原因是社会。“悲剧的根源是社会”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无论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包括由因及果和由果及因),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各分论点间的内在联系。
[例文赏析]
㈠
记得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使你疲惫不堪的,不是前面的群山,而是你鞋中的一粒沙。”一粒沙虽小,但如果不把它从鞋内倒掉,任其与皮肉磨擦,留给我们的将是脚上的串串水泡,钻心般的疼痛;那么,心灵上的沙子给我们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晚年,由于越来越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使他恰恰在他志得意满的领域里,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他固执地坚决反对交流输电,结果导致惨败。
大化学家戴维心里有颗嫉妒的沙子。当法拉第被提名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候选人进行表决时,唯一反对的是皇家学会会长、法拉第的老师戴维。他担心法拉第会超越自己,危及他的宝座。这一票不足于危害法拉第的声望,却大大地玷污了戴维自己。
牛顿声明赫赫,但他心中有颗唯心论的沙子,他不惜用20多年的时间力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从上帝那里寻找天体运行的“第一推动力”,结果为后世留下笑柄。
由此看来,心灵上的沙子,是人生大堤上的蚁穴,它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累;宏观的抱负,美好的理想,一生的事业都可能因它而付诸东流。即使是世界巨人,他们也会由此而受到困扰,使英名和事业受到损害,留下斑驳的阴影。
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进一些大大小小的“沙子”。诸如世界观上的缺陷,思想上的偏颇。具体地说,像懒惰、虚伪、狡诈、怯懦、自私、阳奉阴违、悲观失望,等等。爱迪生、戴维、牛顿……这些世界巨人尚且受到损害,更何况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呢?
“沙粒”是客观存在的,又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性,岂能等闲视之?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检点自己,警惕“沙粒”,才能防止“沙粒”的侵入、危害。一旦发现有“沙粒”侵入,也应当机立断,尽可能将它抹杀在萌芽状态。如果一时难以清除,也可以从点滴入手,逐渐消除。总之,只要我们有勇气和决心,“沙粒”不仅可以防止,而且还能够被消除。
作为年轻人,刚刚踏上人生的旅途,面前横亘着丛山峻岭。攀登之前,我们是否有必要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子,做一番彻底的清理?千万莫让“沙子”藏于鞋子之中。
(李健琴:《莫让“沙粒”藏鞋中》)
显然,例文的论点是“心灵上的沙子,是人生大堤上的蚁穴,它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累;宏观的抱负,美好的理想,一生的事业都可能因它而付诸东流”,为了支撑这个论点,作者举了爱迪生、戴维、牛顿三个人的著名事例进行论证,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讲述道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清“为什么”。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所说的三个例子是并列的,从理论上说可以互换位置。
㈡
“满招损,谦受益”,这是两千多年前的《尚书》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这句话之所以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自有其深刻的内涵。
首先,谦虚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很难想像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能够正确地审视自身的不足。只有谦虚的人,才会如曾子所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正因为“吾日三省吾身”,所以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所以才能及时弥补,所以才能进步。夜郎国的国王不懂得谦虚,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将自己的弹丸之地与汉朝比拼谁大,留下了千古笑柄。北宋司马光是谦虚的典范,他总是审视自身的不足,他总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于是就演绎出了一出流传古今的“司马警枕”的故事。
其次,谦虚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很难想像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能够耐心地去挖掘别人的优点。只有谦虚的人,才会发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感叹。孔子虚怀若谷,才能发现苌弘、师襄、老聃的才能超过了自己,才会“师苌弘、师襄、老聃”,才能学到以前未知的东西,才能成为一代宗师;如果没有谦虚的胸怀,那么,“孔丘”永远成不了“孔子”。在那个狂妄的马谡眼中,司马懿才不及中人,简直不堪一击;然而他自己却落得个兵败被斩的悲剧。
再次,谦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谦虚了,你必定尊重别人,将心比心,尊重别人的人必将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狂妄自大,你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你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吗?想当年,关羽一向目中无人,当他败走麦城向孟达、刘封求救时,得到的是拒绝。李翊谦虚好学,于是得到了韩愈的尊重,一篇《答李翊书》,韩愈将自己对做人作文的感受倾囊相授,结果是李翊受益终身。
既然谦虚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既然谦虚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既然谦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那么,谦者受益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感谢《尚书》,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的提示。
(小吉:《满招损 谦受益》)
为了论证“谦虚”这个“老而又老”的论题,作者设计了“谦虚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谦虚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谦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等三个分论点,只要稍作审视,就能发现这三个分论点实际上就是中心论点“谦受益”的“因”。虽然说作者在三个分论点前标上了“首先”、“其次”、“再次”等词语,但是实际上这三者是相互并列的,甚至可以互换位置而不影响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㈢
东坡先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多好的故事: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知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知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
面对这则《日喻》,不由得引起了深思。
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虽有共性,但更有其个性。就拿金刚石和石墨来说吧,虽然它们都由炭元素组成,但金刚石坚硬无比,石墨极其松软。把太阳的形状喻作铜盘,把太阳的光芒喻作烛光,对于有目的常人来说,相当合理;但对于“生而眇者”而言,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因为虽然太阳的形状与铜盘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本质差别何止千里;虽然太阳的光芒与烛光有相似之处,但两者本质上却是风马牛不相及。
众所周知,要把某一事物描绘得清清楚楚、全全面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文时,为了生动形象地表现某一事物,我们常用比喻法,将所描绘的事物与形状、性质、特征相近的事物联系起来。问题似乎解决了,但也有时还会发生问题,正如《日喻》中所说的那样,瞎子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闹了个大笑话。因为要表现一个事物,既要表现它“静止”时不同角度的形状、性质、特征,还得对它作动态的追踪,用简单的比喻法无法将事物的所有特征都表现出来,而作全方位的比喻,又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既然说话者很难把想说的话全部说清,那么听话者当然也就很少能够全面地认识听说来的事物。“生而眇者”没有目,只能听不能看,所以理解事物时就闹出了大笑话。联想到当今社会上有些人就是喜欢道听途说,以为别人的话句句是真理,这种自己不愿观察没有主见的人实在傻得可爱,难道别人说他胖得像头猪他就成了一头真正的猪了吗?
话要说回来,如果“生而眇者”有朝一日能够睁眼视物,他定将笑话自己的愚蠢。当然,瞎子毕竟是瞎子,而我们这些有目者,为什么不能睁大眼睛,认清社会,认清一切呢?请牢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天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紧扣原材料,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是这篇读后感的显著特点。紧承故事,作者首先论证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虽有共性,但更有其个性”的第一分论点;然后把它作为“因”,进一步论证了“要把某一事物描绘得清清楚楚、全全面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第二分论点;再把第二分论点作为“因”,论证了第三分论点“听话者当然也就很少能够全面地认识听说来的事物”;最后顺理成章地道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一气呵成。掌握这种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在具体布局时不妨换个角度考虑──先围绕原材料确定第三分论点,再找出它的“因”第二分论点,再找出第二分论点的“因”第一分论点。──何难之有!
㈣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郑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由中国北京主办时,刹那间掌声震天、欢呼雷动、彩旗翻滚、劲歌狂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不由得使人想起这成功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的汗水。
我们成功了!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原来支持我们的一些国家的奥委会义无反顾,继续投出他们庄严的一票;原来反对我们的一些国家的奥委会为我们的成就叹服,纷纷倒戈;原来观望的一些国家的奥委会不再犹豫,坚定地将手中的一票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心所向之处。我们成功了,但这成功不是偶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威望的空前提高,就是申奥成功的坚实基础。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如果我们还停留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如果我们还停留在长矛大刀的年代,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年代,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如果我们还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我们会有那么高的国际威望吗?申奥成功告诉我们,国际威望的空前提高源于国力的不断强盛。
多少年来,我们也曾做过强国梦。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奋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如果我们还在“红色的海洋”中高呼“万岁”,如果我们还在坚持“突出政治”,如果我们还在讨论“姓社姓资”,如果我们还在闭关自守,我们会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吗?感谢邓小平,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使我们走向世界,走向丰衣足食,走向强盛。申奥成功告诉我们,国力的不断强盛源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这就是从申奥成功想起的。
(张勤学:《从申奥成功想起的……》)
这也是一篇递进式的议论文,与选文㈢不同的是,这篇文章由果推向因。作者首先论证了申奥成功是因为国际威望提高的分论点,其次论证了国际威望的提高是因为国力强盛的分论点,然后论证了国力的强盛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分论点,最后作者点明了中心论点──改革开放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小园学步]
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各分论点互相并列的议论文。
㈡、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改成一篇由果推向因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可变,主要论据不变)
㈢、将《从申奥成功想起的……》改成一篇由因推向果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可变,主要论据不变)
[题目㈠]
关于记忆移植的思索
有报道说,国外已经成功移植了动物的记忆,从而使人的记忆移植成为可能。科技的一日千里真令人赞叹。“记忆移植”,多新鲜的名词,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可以把许多存于脑中的有用的信息拿出来共享,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别人,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