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省“三校生”对口高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凋(diāo)谢 伺(cì)候 含情脉脉(mò)
B.绚(xuàn)烂 泯(mǐn)灭 弥(mí)补 梦寐(mèi)以求
C.袅娜(nuó) 雅舍(shè) 胡同(tóng) 引吭(háng)高歌
D.凄怆(chuàng) 玷(diàn)辱 参差 (cī) 弦(xián)外之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书藉 敲诈 点缀 清重缓急
B.紫藤 渺茫 烦躁 恍然大悟
C.鸳鸯 平旷 风骚 淅淅沥沥
D.皎洁 废墟 渺小 姿态翩然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 颇为不平常的。
②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 浓烈。
③若说地点 ,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A.确实 包含 荒凉 B.确实 饱含 凄凉
C.其实 饱含 荒凉 D.其实 包含 凄凉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
B.大型海藻不管怎样令人注目,在海洋植物界都是微不足道的。
C.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
D.大家认为王刚同学的发言的确是抛砖引玉,具有独到的见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邮电部门做出了不用标准信封和不按标准书写就不予投递。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C.看到交警同志在风雪中坚持指挥着过往车辆,使我很受教育。
D.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至少18%以上。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天的海洋,除了鱼类外,也有一些高等动物在那里生活着,如海龟,海蛇,鲸,海豹等动物。
B.1956年9月,魏巍应《教师报》之约创作的《我的老师》,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C.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蚕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川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
7、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
(反问)
B.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拟人)
C.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排比)
D.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燕。(比喻)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记叙了作者深夜独游清华园荷塘的经过。
B.曹禺在《雷雨》中塑造了周朴园、鲁侍萍、王熙凤、鲁大海等人物形象。
C.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D.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套中人”形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9—11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下列对词句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就是长江。
B.“一尊还酹江月”,指洒酒酬月,寄托情思。
C.“卷起千堆雪”,指作者看到的大雪纷飞的景象。
D.“多情应笑我”,应理解成“应笑我多情”。
10、下列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用于词的开篇,巧妙的将江面壮阔景象与千百年的历史风云结合一起,形成了一幅历史巨卷。
B.既写出了长江的雄伟气势,也写尽了英雄豪杰,表现了词人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之情。
C.一个“去”字,一个“尽”字,揭示了自然与人生的规律,为写“人生如梦”作了铺垫。
D.“风流人物”为下阕重点写小乔初嫁周郎做烘托,展示小乔婀娜多姿、风流绰约的形貌。
11、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描写赤壁波澜壮阔的景象,为下文烘托周瑜的英雄形象作铺垫。
B.下阕中词人既表达了对周瑜的追慕之情,也抒发了壮志难酬、人生如梦的伤感。
C.这首词风格豪放,意境开阔,显现出词人阔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
D.词的结尾四句,表现了词人厌倦官场、鄙视功名、意欲归隐的消极思想。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B.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自得:自鸣得意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马:劣马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5、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译文:我曾踮着脚尖向远处看。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不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 译文:君子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不停地雕刻,就是金子和石头,也能刻穿。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四、(5分)
1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②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③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④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⑤群臣吏民, ,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17、选文第一段,哪一句最能概括白果秋天的特点?(4分)
答:
18、选文第二段,多出使用对比,请概括出对比的内容。(6分)
答:
19、为了留住北国的秋天,作者原意将“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2题。(14分)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