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学年度 学期
教 学 计 划
学科 数学 姓名
编号 年级
(讲授) 53 课时 年级主任(签字)
(复习) 10 课时 教务主任(签字)
(其它) 12 课时 校 长(签字)
总 计 75 课时 制 订 时 间
教 学 计 划 说 明
学期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整个学期内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
2、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于每学期前编写。
3 、 注意事项:
①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一栏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完成本学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任务与具体要求必须采取的措施。
②教具栏应具体注明所需教具、学具的种类、名称及数量等。
③(其它)课时指的是单元测验等占用的课时数。
④每单元教学内容及其它栏目填写后用横线分开。
班级学生
基本状况
一(1)班有学生37人, 女生16人,男生29人.有两人弱智。
学生知识
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本学期主要
任务及要求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
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
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初步了解位置方向,知道上下、前后、左右。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的重点
和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学期提高教
学质量的措施
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课本上的内容,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本学期重点
提高学生
本学期重点
转化学生
周次
单元
教学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教学措施
教具学具
第
1
至
2
周
第一单元、
准
备
课
(5课时)
数一数
2. 比一比
理解“同样多”与“不同样多”,再认识到“不同样多”中“多”和“少”的含义。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培养
课件
小棒
周次
单元
教学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教学措施
教具学具
第
2
周
第二单元
位置
(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
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会用会用“上、下”“前、后” “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会用“上、下”“前、后” “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经验,然后再“扮演”练习中的“活动者”,逐步掌握辨别方位的方法和能力。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活动
二、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三、通过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上、下”“前、后”“左、右”的理解和表述。
课件
有关实物
周次
单元
教学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教学措施
教具学具
3
至
5
周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1——5的认识(4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教学重点是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并会认、读这5个数
让学生初步体会0的两个含义,表示没有的含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初步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周次
单元
教学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教学措施
教具学具
第
6
周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一)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通过实物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2、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3、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用大量实物丰满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
2、让实物与图形名称建立起联系
课件
有关实物
周次
单元
教学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教学措施
教具学具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