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目标】
1.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2.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3.揣摩重点语句,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2.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归纳每个段落的意思。
2.找出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及过渡性段落,据此理清本文思路。
3.恩格斯是如何对马克思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评价的?
4.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停止•停滞
停止:停下来,不再进行。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两者都有停下来的意思。前者侧重在“止”,表示不再行进,可带宾语。后者侧重在“滞”,受到阻塞而运行不畅。
辨析: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思想了。
②2013年1月1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在广州闭幕。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不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基本出发点。
(2)坚韧•坚忍
坚韧:坚固有韧性。坚忍:(在艰苦困难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在形容人时,两者都有坚强的意思;但前者着眼于“韧”,刚强不屈,后者着眼于“忍”,忍辱负重。
辨析:①比起赛季初,他们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他们越来越好,防守很强,能在客场连胜,靠的就是 的防守。
②从这艰难时刻的笑容中间,我们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的感激、信任,感受到这个乐观 的民族不屈于困难的精神力量。
(3)摸索•探索
摸索:①试探着(行进);②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前者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一点点地寻找;后者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
辨析:①在经济大发展的世界中,我们不必悲观,而应该相信,通过 总会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②面对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沧浪区各辖区街道依托社区服务,积极 以居家养老为主、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繁芜丛杂:
(2)豁然开朗:
(3)浅尝辄止:
(4)万不得已:
(5)永垂不朽:
(6)非同寻常:
二、能力提升
1.第1段中,将“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删除,将“停止思想”换成“心脏停止跳动”,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第2段中,能不能把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后果”?
3.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4.第3段是由一个长句构成的。请分析这个长句的结构及含意。
5.本文在表达方式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6.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举例分析。
7.作为马克思的挚友,面对好友的逝世,恩格斯在悼词中所流露出来的感情并不是一味的感伤,而是有一种豪气,尤其是作者在追述马克思逝世这一事实时所表现的深沉与内在的悲伤更令读者深受震撼。我们该怎样理解作者在第1段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第1段,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段,概括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第3段,写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4段,写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第5段,指出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第6段,揭示马克思看待科学的独特视角。第7段,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第8段,论述马克思的影响。第9段,表达了对马克思的赞颂和悼念之情。
2.承递、过渡性词句: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
过渡段:第2、6段。
思路:文章开头先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了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主体部分,从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结尾论述了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3.恩格斯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首先,马克思是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其次,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亲自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另外,马克思还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
4.(1)①停止 ②停滞 (2)①坚韧 ②坚忍 (3)①摸索
②探索
5.(1)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2)意思是眼前出现光明的境界。
(3)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一件事不肯下工夫钻研。
(4)实在没有办法,不能不如此。
(5)指功勋业绩和崇高精神永远流传,不可磨灭。
(6)不同寻常,强调与一般的事物不同。
能力提升
1.(1)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2)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3)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情感。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5)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手法,而且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让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头脑。
2.不能。(1)作者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后文的内容。
(2)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
(3)不用“严重后果”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3.这是类比论证: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创造人的落后的观点;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伟大意义。
4.这个长句实际上是一个单句,其主干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正像……一样”的类比是修饰主干中“发现”一词的状语。“即历来……简单事实”是插说部分,对上文“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作补充说明;在插说中,恩格斯用“繁芜丛杂”“掩盖”等词语,深刻地揭露了唯心史观的反动本质。而冒号以后的文字,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所作的解释。
冒号后的内容包含三层意思:①物质决定精神(人们首先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