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启蒙运动》是历史人教版必修Ⅲ《思想文化史》第7课的内容,是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发展篇。
在必修Ⅰ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政治制度,这就为本课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启蒙运动是既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漫漫的长夜呈现出了黎明和理性的光辉,使欧洲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摆脱了封建神学和教会的束缚和影响,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可以说本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继承和深化,即从“人”到“人性”再到“人权”的深化,又为后面学习世界近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高频考点,因此,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结合高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依据:只有掌握了其主张和影响,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启蒙运动与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从而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因此将其设定为重点。
突破方法:一方面通过史料、图表等创设历史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等方法从而突破重点。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依据:对学生而言,“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这个问题较抽象,学生容易感到迷惑,一知半解,因此将其设定为难点。
突破方法: 通过多媒体播放历史资料和整合课程资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讨历史,从而突破难点。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谈谈教法和学法,在这之前我先简要谈谈学生情况。
四、学情
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三学生,对学生的情况作如下的分析:
1、知识上:学生在高二时已学过启蒙运动,但由于时间久了,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并且理解不深,这就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复习,夯实基础,深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2、心理上: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历史模块不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材料或其他媒介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
4、知识规模上:与初中相比,高中知识规模有所扩大,初中仅仅要求学习最基本的史学元素,而高中阶段扩大为分类性的历史概念,如本节涉及到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等,较为难懂,知识程度加深,层次有所提升。
五、教法
前苏联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掌握知识就是“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教师应“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现象和事件”。因此,本课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总体上,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故而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悬念,渐入思考,教师在必要时适当引导。学生可以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在闪闪发光。
具体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穿插运用讲解法、谈话法等常用教学方法。
六、学法
学法指导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让学生慢慢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学答”到“问答”,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积极发现的好习惯。
本节课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实现学法的掌握。
1、学生的活动空间。采用讨论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参与,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学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把自已的想法、探索的结果展示给同学们,让他们学会互相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解释概念启蒙和启蒙运动
启蒙,(Enlighten) “点亮、照亮”, 指通过启发、开导而使人摆脱无知、偏见和迷信。
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 -康德
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展开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学生静静欣赏
“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概念阐释的方式,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增强学生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