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抚远:构建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抚远市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探索建立新时期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为目标,在市中心区域新建一处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在全市全面推行了“流动党员网格化管理”工作,形成了“网格化定位、组团式联系、全方位覆盖、常态化保障”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积极引领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战斗堡垒及先锋模范作用。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与全国其它地方一样,基层组织的工作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城党员和外来务工的流动党员与日俱增,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我市构建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推行“流动党员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新形势基层党建发展下的现实途径。国家经济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而我们党建工作在很多方面仍然沿袭了曾经的以条为主、各自为战的方式方法,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比如,进城和外来务工的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加,导致这部分党员作用发挥难、组织活动开展难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主要反映在损害和削弱了“三个基础”:削弱了党的自身建设的组织基础、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机制基础、削弱基层党建的工作基础。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服务意识。构建“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正是在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现实途径,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作用,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综合性的联系和服务能力。
(二)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下的实践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并且日益复杂化,部分群众对党员干部不够信任、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够支持,部分党员在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中成为弱势群体,需要组织给予更多关心和服务。而且随着交通、通讯等手段的改进,基层党员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少了,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不灵通。种种问题必然导致群众的诉求与党委的决策意图产生矛盾,从而产生了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密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注重群众多元化的诉求,改进管理和服务的理念,找准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切入点,以新的实践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党建品牌,去除行政化的倾向,以“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为主体,打造适应抚远特点、满足党组织和党员群众需求的服务品牌。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趋势下的客观需要。抚远黑瞎子岛的开放开发,吸引了大量从商、从业人员,群众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城乡逐步融合直至一体的趋向比较明显,进城党员、流动党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由于党员的流动性较强,便产生了“口袋党员”甚至是隐形党员,这部分党员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都存在一定难度,党组织的覆盖、工作覆盖也相应的产生了盲点。大量的进城农民党员、流动党员存在活动无场地开展,党员身份无地方挂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无法正常履行的现象。构建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推行“流动党员网格化管理”工作,是城乡发展一体化趋势和抚远繁荣发展下的客观需要,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做法与经过
面对这些事关抚远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抚远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服务建设,“网格化”规范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一)构建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打造“流动党员之家”。建立初期,在选址上,将党建活动阵地设立在抚远市区中心位置,临近市场、超市、居民聚集区和抚远主干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按照各级财政预算一部分、党建经费补一部分、单位筹集一部分的方式保障建设资金,对活动室的室内外规划布局、整体设计等方面征集意见,按照建设区域性、开放式、专业化的党建工作载体的思路,在不断升级建设中进行探索,通过经验交流现场会等形式,最终确定建设方案。创立之初,活动阵地主要以流动党员的接纳、组织生活的开展、“两新”党组织的服务为目标,不断的探索建立一体化党员信息管理体系、党员服务体系和党员培育体系,并且不断深化功能内涵、扩大服务领域,把流动党支部和流动党员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为流动党支部供应学习资料和师资力量,提供活动场地,将每一名流动党员纳入组织内部,并尽可能在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帮助,让活动阵地真正成为流动党员的“幸福之家”。通过构建活动阵地,让党员与组织不分离,也拉近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使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成为了集服务、管理、教育、培训活动于一体的,服务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阵地,为抚远党建工作发展提供了方便与保障。
(二)推行“流动党员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服务全覆盖。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将乡镇、农场、渔场、畜牧场共12个区域划分成各个网格,把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将组织关系在同一网格内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由市委组织部、乡镇(场)党委和责任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构建了市委、乡镇(场)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同时,建立网格对应的管理服务团队,以市委组织部部长、副部长、党建科室工作人员、乡镇党委书记、乡镇机关干部、社区(村)干部等为骨干,并吸收教师、老干部、渔农科技人员、乡土实用人才等参与,充分考虑个人的岗位职责、专业特长、年龄结构和性格特点等因素,使每支网格团队都具备较好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每年集中安排4次普遍走访,深入了解网格内各户的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平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到群众有困难有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加以解决。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党建工作已覆盖到全市69个村、800余名农村党员,进一步为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民主决策提供了方向目标,从更深层次上扩大了基层党建工作覆盖面。
(三)实施“联动式”共建,形成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工作联动、上下联动等方式,整合党建资源,推动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从而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村级党建中,通过“城乡共建”、“村村联建”、“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