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
一、解答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10分)某工厂第三年产量比第一年增长21%,问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又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精确到1%)
2.(10分)求(1﹣2i)5的实部.
3.(10分)解方程lg(x﹣5)+lg(x+3)﹣2lg2=lg(2x﹣9).
4.(10分)求的值.
5.(10分)如图所示,O是△ABC的内心,∠BOC=100°,则∠BAC= _________ 度.
6.(10分)解方程组
并讨论a取哪些实数时,方程组
(1)有不同的两实数解;
(2)有相同的两实数解;
(3)没有实数解.
7.(10分)已知D为△ABC内的一点,AB=AC=1,∠BAC=63°,∠BAD=33°,∠ABD=27°,求DC(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sin27°=0.4540).
8.(10分)已知ABCD,A'B'C'D'都是正方形(如图),而A'、B'、C'、D'分别把AB、BC、CD、DA分为m:n,设AB=1.
(1)求A'B'C'D'的面积;
(2)求证A'B'C'D'的面积不小于.
9.(10分)由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作这正方体的对角线A1C的垂线,垂足为E,证明A1E:EC=1:2.
10.(10分)求证两两相交而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
1962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10分)某工厂第三年产量比第一年增长21%,问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又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精确到1%)
考点:
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先设平均每年增长x%,则得(1+x%)2=1+21%,求得x的值,再计算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即得结果.
解答:
解:设平均每年增长x%,
则得(1+x%)2=1+21%,x=10.
又,
故该工厂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0%,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83%.
点评: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属于基础题.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有四个步骤:(1)阅读理解,认真审题;(2)引进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3)利用数学的方法,得到数学结果;(4)转译成具体问题作出解答,其中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
2.(10分)求(1﹣2i)5的实部.
考点:
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分析:
因为所给的代数式次数比较高,所以题目不会让我们直接展开运算,要用二项式定理来整理,又有i的特点知它的偶次方为实数,得到结果.
解答:
解:∵(1﹣2i)5的实部是由包含i的零次方及包含i的偶次方的各项所组成,
由二项式定理知
所求之实部为C50+C52(﹣2i)2+C54(﹣2i)4=41.
点评:
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在高考时有时会出现,若出现则是要我们一定要得分的题目.
3.(10分)解方程lg(x﹣5)+lg(x+3)﹣2lg2=lg(2x﹣9).
考点:
对数的运算性质.
分析:
先根据对数运算性质求出x,再根据对数的真数一定大于0检验即可.
解答:
解:,
,
x2﹣10x+21=0,
x=3,x=7.
当x=3时,使x﹣5<0,2x﹣9<0无意义,
故不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为x=7.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属基础题.
4.(10分)求的值.
考点:
反三角函数的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题意,设arcsin=α,可得α的范围,由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sinα=,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得cosα=;而sin(2arcsin)=sin2α,由二倍角公式,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
解:设arcsin=α,(0°<α<90°),
则sinα=,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得cosα=;
则sin(2arcsin)=sin2α=2sinαcosα=.
点评:
本题考查反三角函数的运用,这类题目的易错点是反三角函数的范围,应特别注意.
5.(10分)如图所示,O是△ABC的内心,∠BOC=100°,则∠BAC= 20 度.
考点:
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三角形内切定义可知:OB、OC是∠ABC、∠ACB的角平分线.利用内角和定理先求得∠OBC+∠OCB=80°,所以可知∠OBC+∠OCB=(∠ABC+∠ACB),把对应数值代入此关系式即可求得∠BAC的值.
解答:
解:∵OB、OC是∠ABC、∠ACB的角平分线,
∴∠OBC+∠OCB=180°﹣100°=80°,而∠OBC+∠OCB=(∠ABC+∠ACB)=80°,
∴∠ABC+∠ACB=160°,
∴∠BAC=180°﹣160°=20°.
故答案为20.
点评:
本题通过三角形内切圆,考查切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6.(10分)解方程组
并讨论a取哪些实数时,方程组
(1)有不同的两实数解;
(2)有相同的两实数解;
(3)没有实数解.
考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将第二个方程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关于y的二次方程,利用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出两个根,将求出的根代入第二个方程求出方程组的解.
(2)由(1)当通过代入消元得到的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根即判别式大于0时,方程组有两个实数解;当判别式等于0时,方程组有相等的两实数解;
(3)当判别式小于0时,方程组无解.
解答:
解:由②得x=y﹣a③
将③代入①得y2﹣4((y﹣a)﹣2y+1=0,
y2﹣6y(4a+1)=0,
,
.
即方程组的解为
即:(1)当2﹣a>0,即a<2时,方程组有不同的两实数解;
(2)当2﹣a=0,即a=2时,方程组有相同的两实数解;
(3)当2﹣a<0,即a>2时,方程组没有实数解.
点评:
本题考查代入消元求方程组组的解的方法、考查将方程组的解的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解的问题.
7.(10分)已知D为△ABC内的一点,AB=AC=1,∠BAC=63°,∠BAD=33°,∠ABD=27°,求DC(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sin27°=0.4540).
考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结合题意,在△ADC中,若AD可求,则DC可求,而AD可在△ABD中利用正弦定理求得.
解答:
解:∠ADB=180°﹣(33°+27°)=120°,
根据正弦定理,得,
又∠CAD=63°﹣33°=30°,
由余弦定理可得
DC2=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