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学科半期学业调研试题
(全卷共4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 班级:
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桥,重庆的脊梁!崔巍耸立于千里大渝。你看!江水浩 hàn( ),石板坡长江大桥便毫不犹豫地跳入奔涌的激流;你看!峰峦缥 miǎo( ),龙驹特大桥便毅然决然轩昂于险峻的崇山。
而翘首远望,白居寺长江大桥宛如轻柔的飞天飘带,与前面提到的桥相比,它别具匠心的设计呈现出另一种美。
目之所及,清雅淡丽。这里没有美轮美奂的高楼,这里没有 的霓虹,纯白的涂装以谦虚高雅的姿态融于自然水墨,水滴般的桥型似瑶池仙子裙裾间飞扬的玉坠,点缀了这一江春水。
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白居寺长江大桥的精心设计,充满人文情怀, zhānɡ( )显地域特色,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增添了唯美一笔。
1.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脊梁( jí) B.翘首( qiáo) C.宛如( wān) D.点缀( chuò)
2.根据选文中的拼音写汉字。(3分)
浩 hàn 缥 miǎo zhānɡ 显
3.下面四个词语,填入文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鹤立鸡群 B.黯然失色 C.振聋发聩 D.眼花缭乱
4.仿照划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莘莘学子踏着勤奋的台阶通往梦想的殿堂。 勤奋是什么? 是清晨教室里不绝于耳的书 声, , ,是深夜书桌边长久不熄的光灿。
5. 简要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今天,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五项管理”落实推进视频会,深入解读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精神,交流地方典型经验,加大推进落实力度,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以小见方向、以小见责任、以小见情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贯穿着正确的育人方向,做好“五项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系统的重大责任,也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的有力举措,要把“五项管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6.名著阅读。(6分)
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为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某中学组织同学们开展“读 经典•学党史•传精神”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橙雨同学分享道:
(一)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二)“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三)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有没有通行证。….A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我是A,”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即使你是B,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这几处文字,让我感触颇深,他们与我们年龄相仿,当我还在为未来感到迷茫时,他们却已为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我心目中的勇者与榜样,从此,前行路上我有了方向。
⑴文字中的“他们”被 (作者)亲切地称为“ ”。(2分)
⑵A是 (人名),B是 (人名)。(2分)
⑶请结合名著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2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学校将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探“诚信”之义】
⑴为了探究“信”的传统内涵,班级分小组搜集关于“信”的名言警句、名人逸事等资料,请帮你所在的小组补充一些资料。(4分)
关于“信”的名言警句
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① (2分)
关于“信”的名人逸事
【一饭千金】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河边漂洗的大娘)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谢漂母。
②
(2分)
【访“诚信”之人】
为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4分)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椅城社区68岁的居民袁玉兰
上世纪70年代,袁玉兰的未婚夫张宜华应征入伍,两人相约张宜华退伍之后就结婚,然而张宜华却牺牲在战场上。此后,袁玉兰搬到了张宜华家,和准婆婆袁和菊一起住,那一年,袁玉兰26岁。此后42年,袁玉兰对袁和菊精心呵护,用真心细心耐心的照顾让老人吃穿不愁,笑脸常开,为老人带来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今,92岁高龄的袁和菊身体仍然硬朗。袁玉兰用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关爱,践行着一诺千金的誓言,获评全国2021年“诚信之星”。
采访问题:
获评全国“诚信之星”,您对“诚信”有哪些新的认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根据积累,填写古诗文句子。
⑴请将下表中的古诗文句子补充完整。(6分)
主题
古诗文句子
作者及出处
绘景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②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传情
③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宏志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相顾无相识, 。
王绩《野望》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 ,终岁常端正。
刘祯《赠从弟(其二)》
⑵志存高远,坚定信念,人生充满力量,生命风光无限。曹操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铿锵有力的发出了“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 ,志在千里; = 8 \* GB3 \* MERGEFORMAT ⑧ ,
壮心不已。”(《龟虽寿》)的豪言壮语。 刘祯远眺山上凌霜傲雪的松柏,给予从弟在恶劣环境中更要正气凛然的勉励:“ ? 。” (《赠从弟》(其二))。陆游信步青翠可掬的山峦,看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途希望。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9—12小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络绎不绝”中“绝”是“断”的意思,据此推断“沿溯阻绝”中的“绝”也是“断”的意思。
B.查阅字典,“良”有以下义项:①好;②善良的人;③很。结合语境,可知“良多趣味”中的“良”是“很,甚”的意思。
C.“四时”中的“时”,通过勾连“春冬之时”中的“时”可理解为“季节”。
D.“与”在“念无与为乐者”中是“一起”的意思,互为印证,“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与”也是“一起”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1.下列对所选文段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 )
A. 【甲】【乙】两文都有直接抒情:比如【甲】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 文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赋予的情感各有不同。【甲】文猿鸣凄异哀转,听者泪沾裳,表达的是一种悲伤情感;【乙】文“猿鸟乱鸣”,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气息,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C.【甲】【乙】两文形色相依、动静相结、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写景上的共同特点。其中【甲】文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动静交织;【乙】文中“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动静相衬。
D.【甲】【乙】两文思路清晰。【甲】文先后给人以岭连、山峻、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12.[甲]文和【链接材料】都描写了三峡的山,文段中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链接材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xià):裂缝。③滟(yàn)滪(yù)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7题。(22分)
我的母亲(节选)
老 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梳理情节】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品读细节】
14.文章多次写到“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并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示例
语 句
情 感
①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②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儿子终于独立挣钱的欣喜,为儿子孝顺的感动
④
泪遮迷了我的眼
【品析形象】
15.阅读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赏析词句】
1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和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晚间,她抱着一盖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3分)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3分)
【深刻感悟】
17.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材料】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结合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1小题(18分)
西风胡杨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②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神树,是生命的树,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竟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⑥然而,它们身后的人们却将这些真正神圣的勇士砍下来烧柴。短短几十年,因滥砍滥伐,中国4.2万公顷的胡杨林已变成1.4万公顷。
⑦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冰河的好汉,埋下了无数富丽奢华的商旅,埋下了无知与浅薄,埋下了骄傲与自尊,埋下了伴它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让胡杨不倒,其实并不需要人类付出什么。胡杨的生命本来就比人类早很多年。这凄然无语的树,只想求人类将上苍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给它们。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赴后继地奔向前方。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我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我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我想让更多的人在这片胡杨林中都好好地哭上一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更不是传教士的无奈,因为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鼓励。
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18.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 用原文中的词语来回答。(4分)
19.文章第①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从语言运用和情感之美两方面赏析第② 段中的这句话: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5分)
21.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 的感受或思考。 (5分)
四、写作(55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⑴关于“美”,人人都有话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班上都有一群心灵美的人在热心的为大家服务,他们就是班干部,现在请同学们来一场寻美之旅,请你寻找最美班干部,抓住一些典型事件,展现班干部的闪光点。
请以“最美 (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⑵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到:“但不知怎地,我总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识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在过去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