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概念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中内涵的形成转变
对于劳动的规定,马克思是始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始的,由于最初受到黑格尔尤其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马克思最初的理解可以定位为人本主义的最初解读和建构。
一、人本主义阶段
这一阶段从文本看,体现在《巴黎笔记》和《1844年手稿》中。劳动究竟以何种面目出现?首先要考察当时马克思思想主导逻辑线索,即主体价值批判逻辑的生成历史。从文艺复兴的“人性”到启蒙运动的“理性”,都是在强调人类整体的某种抽象共通性的优先地位。到黑格尔,启蒙理性已经超越于人本身,而被拔高为自行建构世界历史的主体,而这一个绝对精神所由从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倒成为绝对精神的现实具体体现,那么人的精神何以上升到绝对精神本身呢?黑格尔给出的答案是“劳动在观念的异化中首先是人的精神本质(绝对精神在现实中的次主人)实现出来的通道,劳动就是异化。”即自身的异化或对象化要靠物质性的活动也即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人的精神本质外化为劳动产品,从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这种异化及异化的复归的逻辑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整体框架。费尔巴哈直接反对黑格尔绝对精神,把世界的基础性重新置换到人本身,并以类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