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教师寄语】“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学了,相信大家一定会满怀信心走向成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难点】学会细致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_《狂人日记》_____________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师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轻声朗读,为划线词字词注音。
确凿( ) 菜畦( ) 桑椹( ) 油蛉( ) 斑蝥( ) 缠络( ) 攒 ( ) 珊瑚( ) 豁( ) 敛 ( ) 脑髓( ) 陌生( ) 人迹罕至( ) 觅食( ) 竹筛( )
秕谷( ) 系( ) 书塾( )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 个部分内容,先写 ,后写 。
3.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4.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填空:( )的百草园 ( )的三味书屋
(二)合作探究 整体把握
1、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
2、“乐园”乐在何处呢?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依据来。
(三) 合作探究 品景感言
(一)有趣的景物
1、 我们来读读第二段,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
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
,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2、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3、由 “不必说……也不必说……”可看出其写作顺序是?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中,哪个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5、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四)合作探究 探字究理
1、请同学们默读第7、8两段,填写下表
时间: 条件: 方法:
经验教训:
2、下面这段话中准确描写了捕鸟的一系列动作。你能否复述一遍呢?
_____一块雪,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了。
(五)交流展示 质疑补缺
(六)拓展延伸
大家想想,写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 而实际上百草园是个什么样子呢?
作者在文章中也讲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是荒园,既然这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为什么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从中也可以看出童年的鲁迅是怎样一个孩子?
(七)达标练习
【复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záo( ) 菜qí( ) 桑shèn( ) 斑máo( )
cuán( )成 脑suǐ ( ) 蝉tuì( ) 倜tǎng(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班蝥 消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秕谷 罕见
C. 书塾 臃肿 觅食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象 和蔼
3.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确凿(záo) 斑蝥(máo) 菜畦(qí)
B.皂荚(jiá) 桑葚(sèn) 油蛉(líng)
C.珊(shān)瑚 秕(bǐ )谷 蝉蜕(duì)
D.盔(kuī)甲 骨髓(shuǐ) 倜(tì)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写了_____ 的生活和_ 的生活,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 。
【我的疑惑】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 ____ __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文体介绍】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2.“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三味”: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xī hǎi )[2]。“三味”的原意“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中,即包含了祖上创办私塾时的宗旨,虽是必须遵循的家规,却因其反清意识绝不可对外泄露的。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3.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他20岁那年,考取会稽县的“学生员”(秀才),后因对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舞弊看不惯,不愿再去参加乡试,于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1929年7月30日80高龄去世,整整教了60年学。寿先生博学、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腐朽统治极为不满,很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他甘于过淡泊的书塾生活,不愿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国货,以免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