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神奇的新材料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新材料》一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3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二年级段是“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和舒适”。本课在前两课指导学生认识常见材料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特殊材料中的新材料。本课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组织体验。它由两个本质相同的活动组成:活动一,调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荷叶上滚水滴,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会卷走荷叶上的粉笔灰;活动二,和前面的活动相类似,亲手做一做——在纸杯底用蜡烛火焰熏出黑灰,并在蜡烛黑灰上滚水滴,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会卷走黑灰上的粉笔灰。这两个活动都是引发学生对这一神奇现象的好奇,为后面阅读纳米材料的资料奠定感性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纳米材料和其他一些新材料。教材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展开内容。资料的前半部分与学生在第一部分活动中的体验相呼应,说明了荷叶表面的极细小绒毛和纸杯底的黑灰都属于纳米材料;资料的后半部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二年级学生对新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首先通过观察荷叶表面的特点让学生发现荷叶表面不容易沾水滴或尘埃颗粒,接着在学生自己动手做新型材料的过程中,感受新材料的神奇,最后让学生了解新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而萌生金点子,自己设计新材料让生活更美好。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观察探究了不同材料的一般特点,在认知、观察比较、动手探究等方面都为本课认识神奇新材料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会被雨水打湿,而荷叶却不会,由这一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观察荷叶不沾水不沾灰的现象,再到自己动手制作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了解更多的新材料。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思维不够稳定和深刻,对事物的认识容易流于表面,为了防止学生的探究变成单纯的玩,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认识观察的意义,指导观察的方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做简单的记录,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愉悦中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目标】
1.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2.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3.知道一些新材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
【教学难点】
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或打火机。
学生分组材料:纸杯(装少量水)、蜡烛、滴管、粉笔、荷叶(放在纸杯里)、记录
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故事引入:认识荷叶的特点
1.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只聪明的小鸡》,为什么说他聪明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2.聪明的小鸡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上水滴的形状)视频播放:滴管的使用。学习塑料滴管的使用,动手做荷叶滚水珠的实验。播放荷叶滚水珠视频,学生说说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3.那他的好主意又是什么呢?小朋友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继续听故事。
4.小结:你觉得小鸡为什么会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看来会观察爱动脑筋就会有意外的发现,还能变聪明,我们小朋友们刚才不仅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还会动手做实验,我们比小鸡的变现梗棒,那就送自己一个大拇指吧。我们的小朋友如此棒,老师决定给你们一个有挑战的任务。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这种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识荷叶不沾水的特点,接着又通过荷叶上滚水珠的实验让学生发现荷叶不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二、民主导学:制造新材料,在蜡烛灰上滚水滴
1.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真是好神奇,你觉得这种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哪里需要呢?(衣服,窗帘、防尘布)小朋友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也制造出像荷叶这样的材料吗?
2.这是一个纸杯,老师在这个纸杯的底部滴一滴水滚一滚(在实物展示频上演示),和荷叶上滚水滴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们能不能也造出像荷叶这样的纸杯底呢?让我们来试试吧。
3.播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说说你觉得在做这个实验时要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吗?
4.请小组长拿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