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公司的战略方针(此处加集团公司对成本管理的精神批示)及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成本费用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审计、战略成本管理、专项成本管理和日常费用管理。
本制度所指的成本费用仅为现金流出的部分。从流出的性质来分包括成本、费用和其他。
本制度中涉及:
成本预测内容由预测管理制度确定;
成本审计内容由内部审计制度确定。
使用本制度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合法则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全员参与原则。
本制度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费用:
从重要性的角度出发,各企业应将重要成本费用项目的制定出相关制度,各责任制单位制定的相关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应遵遁本规定不得与相抵触(提交集团公司战略委、财委备案。费用标准原则上不予超标使用,特殊情况需事先审批备案,由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报销)。
第二章 成本费用核算
第八条 成本费用核算包括成本费用归集的基础工作、归集方法、归集的程序、分配方法、计算方法,为计算企业的取盈利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分析等提供成本费用资料。
第九条 成本核算应遵遁如下要求:
(1)加强费用开支的审核和控制;
(2)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项项目(产品)的成本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第三章 成本控制
第十条 成本控制就是利用会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计算实际或预计脱离目标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削除不利差异,保证目标实际的过程。
第十一条 成本控制中,会计部门是进行协调的主要部门。成本控制中会计协调应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协调。成本控制部门与会计部门应针对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作出相应措施,协调企业各阶段的发展战略,为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服务。
第十二条 在选择成本最优控制方案时,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考虑,而不能仅考虑某个步骤、某个环节、某个时期的利益和得失;实施过程中应针对具体出现的各种问题,经常对该成本控制方案进行修改,使之逐步完善。确定了的最优成本控制方案应有专人负责,实行项目责任人制度。
第四章 成本分析
第十三条 成本分析是以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的有关资料,如计划、定额、统计、技术等资料,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找出成本升降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各种条件,制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成本的方案,以便以实际成本效益最大化。
第十四条 成本分析包括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分析。事前的成本分析包括在成本预测的内容当中,事中的成本分析包括在成本控制的内容当中,本制度所指的成本分析主要是事后的成本分析。
第十五条 成本分析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技术分析法。
第五章 成本考核
第十六条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通过成本指标的对比分析,对目标成本的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进行的全面审核、评价。
第十七条 成本考核的原则:
(1)以国家的政策法令为依据;
(2)以企业的计划为标准;
(3)以完整可靠的资料、指标为基础;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第十八条 企业以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为成本考核的特定范围。一个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应包括该责任中心本身归集的可控成本,由其他责任中心按责任归属转来的应由该中心负责的成本,以及下属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
第十九条 对于在完成预定任务基础上并节约了成本费用的单位个人要进行奖励,节约超支要与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对于报送报表的人员要考核工作业绩。各下属公司应指定专人按时进行报表报送,成本部将每日进行报表日志情况登记,缺报漏报情况要按时进行通报,并提请人资委将该情况纳入各公司指定报送人个人业绩考核。
第二十条 成本考核应积极推进成本岗位工作考核和成本否决制的考核。
第六章 战略成本管理
第二十一条 战略成本管理是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更广泛的成本实施管理,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提供从材料的采购、产品生产及销售、顾客服务等一系列作业活动有关的准确的、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