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

159阅读 | 7收藏 | 7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6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第7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7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念所不及 上传于:2024-04-22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 设计教师:路国强/经开区韩庄小学路国强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53课时 一 、课程目标: 数据收集整理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个5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 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 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图形的运动 1、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2、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 千克=1000 克。 数学广角——推理 1、简单的推理 2、列的变化规律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单元 序号 单元专题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1 数据收集整理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认识条形统计图 3 2 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13 3 图形的运动 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平移和旋转 3. 剪一剪 3 4 表内除法(二) 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3. 整理和复习 9 5 混合运算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8 6 有余数的除法 知道什么是余数。 2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 3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加、减法估算 6 8 克与千克 1.克与千克的认识 2.认识常见的名称 2 9 数学广角——推理 简单的推理 数列的变化规律 2 10 总复习 对本期内容进行整理、巩固。 4 课程实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个是一长条,100个是一层,这样的10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练习万以内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