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0月17日)
李 强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对我省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行专题部署。上午我们进行了参观考察。刚才,省有关部门和市里的几位同志作了发言。一会儿,泰峰省长还要作具体部署。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
我省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我省以5.2%的国土面积、13.6%的人口,创造了23%的地区生产总值和32.7%的进出口总额。其中沿江八市以占全省近一半的国土面积、五分之三的人口,创造了全省八成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九成的进出口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元,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与此同时,我省沿江地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沿江重化工业企业密集,水和大气污染严重,环境隐患突出;产业结构总体偏重,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层次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快速铁路网尚未形成,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滞后,江海联运亟待完善;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有待加强,跨江融合发展还需更大力度推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导向。5月,中央下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勾画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为我省利用“黄金水道”、建设“黄金水岸”,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组织制定了《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明确了我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定位、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待规划正式印发后,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
这里,我就工作中需要把握好的总体要求强调三点:一是要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调。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对我省更有针对性。最近,我和泰峰省长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分别进行了调研考察,总的感到沿江两岸不少地方确实属于低水平的过度开发,无序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环境风险、安全隐患都很大。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护是首要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长江流域生态对江苏、对全国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省一盘棋、全流域一体化,共同守护好长江这条生命河。二是要主动找准在全国大布局中的位置。国家的规划纲要明确了“四个带”的战略定位和“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总体布局,我省的实施规划提出了“五个区”战略定位和“两横两纵”空间格局。各地谋划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在整个长江流域范围内考量,善于借势、注重对接,不能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构想和省的规划部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系统思维、深度谋划,努力抢占先机、顺势而为。三是要切实坚持转型发展的方向。现在我们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是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把转型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特别是在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上下更大气力,迈出更大步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加快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济发展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使之成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强大引擎;沿江两岸城市之间要加快融合,形成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我省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以上,长江流域治污工作国家考核结果为优。成绩应予充分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一是长江江苏段水质仍在恶化。我省长江干流10个监测断面水质,2010年全部为Ⅱ类水,到2015年全部降为Ⅲ类水。二是空气污染问题仍较突出。2015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8微克,距离二级标准(35微克)还有较大差距,空气质量平均达标率仅为66.8%。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江苏13个设区市总体处于中等偏后水平,均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三是水生物种破坏严重。长江江苏段历史记录的重要水生生物物种有162种,近15年只监测到109种。四是土壤污染问题亟需重视。从近5年环保部门的抽样监测情况看,监测点达标率仅为90.7%。我省人多地少、产业密布的省情实际,决定了我们的环保标准应该高于他人,治理措施应该严于他人,推进力度应该大于他人。只有工作上走在前列,成效上才能不拖后腿。
一要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到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一定要注意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加以把握。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对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转型升级等我们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有“快思维”;对资源利用、重大投资项目安排等一时还看不明白或认识不统一的事情,要有“慢思维”。今年年底前,要完成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沿江生态红线面积不能低于国土面积的23%。这里强调,对已经明确的生态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等“三条红线”,以及生态保护、行业准入、流域布局、城市扩展边界、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基础设施等“六条底线”,大家要牢牢守住,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要严格治理各类污染。改善环境,从严治理是一条铁律。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的道路,面临的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其治理更要突出这个“严”字。具体要做到“五个严”:治理工业污染要严。全面排查沿江工业污染源,全面取缔化工、印染、电镀等“十小”企业,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全面推行企业废水和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全面开展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废水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的安装和运行,确保南京等全省主要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降低。处置城镇污水垃圾要严。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苏中苏北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苏南提高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加快城镇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全覆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严。制定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全面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探索在千家万户小生产背景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路径。防控船舶污染要严。加快推广应用低排放、高能效、标准化的节能环保型船舶,强化水上危险品运输安全环保监管,实行船舶运输全程跟踪监督。防治大气污染要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防治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要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如同一个大的生命体,也需要休养生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要懂得感恩自然、保护自然、反哺自然。一方面,保护饮用水源决不能有丝毫闪失。长江是我省最主要的饮用水源,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保护长江水就是保护生命线。要全面开展沿江地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重点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环境整治。要严控新增取水口和排污口,全面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对影响取水安全的排污口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取缔。另一方面,生态修复刻不容缓。要把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先选项,实施重点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加快改善和修复水生生物环境,建设长江防护林体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工程。
四要合理利用长江资源。盘点我省长江资源利用情况,无论是土地资源、水资源,还是岸线资源、航道资源等,应该说都已经是满负荷状态,有的甚至已经透支了。只有找到利用与保护的平衡点,变粗放利用为集约利用、变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水资源利用要强调节约。虽然我省是著名的水乡,但也要切实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实行最严格长江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强调集约。现在我们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还很低,有的工厂里面厂房面积不大,花园倒修得很大。今后,原则上新建厂房都要建多层厂房,扩能改造项目也要在原有范围内进行多层厂房改造,向空间要地。岸线、航道等资源的利用要强调高效。我省拥有的长江干线航道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15%,但由于多年的低效利用、无序开发,现在已基本无新岸线可用。要运用市场化方式,加大沿江岸线资源的整合,依法整治违规违法、乱占乱用、占而不用的行为。要合理确定收回岸线的使用用途,提高生态保护、生活岸线的比例,腾出城市的亲水空间来,让城市与长江能够相互映衬、各美其美,让临江城市展现应有的江城风光。我省沿江码头众多,岸线中工业交通岸线比例过大,今后要大力推进工业和仓储设施纵向布局,加强公共码头建设,推进企业专用码头社会化经营服务,促进岸线码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更大力度推进沿江地区转型发展
推进沿江地区转型发展是个大命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比较迫切、比较紧要的,是推动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上求突破。我们一直讲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过去我们在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抢得了先机,有力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时至今日,各省区交通建设力度都很大,特别是从长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来看,我省的交通优势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苏中苏北在高铁时代甚至有成为交通“洼地”的可能。(我省现有运营铁路2755公里,其中高铁810公里,铁路总里程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人均铁路里程0.35公里/万人,不到全国的一半,分别比浙江、山东、安徽低0.11、0.22、0.24公里/万人,而且铁路布局南密北疏,苏南路网总量占全省一半,快速铁路占比87.2%,苏北腹地大片地区铁路还是空白。另外,过江通道建设也相对滞后,我省现有过江通道14条,而湖北省、重庆市主城区仅跨江大桥就分别有23座和29座。)国家规划提出,要坚持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位一体推进,率先建成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对照这样的目标要求,我们差距有多大,突破口在哪里,抓手是什么,需要认真研究谋划。这当中,有两条尤其要把握好。一条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要衔接顺畅。公、铁、水、空各自发展得再快再好,做不到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就谈不上“立体式”,形不成整体效能。“十三五”期间,我们在集中力量建设覆盖全省便捷畅通的高铁网络的同时,要加强铁路、公路、水路、机场之间衔接,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江苏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高速公路密度和质量在全国居于前列,空港基础设施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如果我们精深谋划、有效实现各类运输方式精准衔接,一旦高铁网络建成,我省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客运最顺畅和物流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省份。我们要围绕这个目标用功发力,争取五年能够达成。另一条是重大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这次国家规划部署了一批与我省相关的重大工程,涵盖航道、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等6个方面,这是国家送给我们的“大礼包”,是我们必须抓住用好的最现实的机遇。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抓项目推进,加快建设进度,特别是像南、北沿江高铁等重特大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职能部门要有专人盯,各方面的力量都要动员起来。对于规划中没有明确的,可以先把研究论证的工作做起来,建好项目储备库,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需要省里协调的请大家及时提出来,只要是合理可行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二是在产业优化升级上求突破。经过多年发展,沿江地区产业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结构相对偏重,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沿江地区有24个化工园区,化工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到73.3%。沿江八市土地开发强度达到24.74%,而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开发强度也只有15%左右,大巴黎地区和香港都是21%左右。)对沿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上要高度重视,战术上要稳妥有序。大的工作还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存量优化问题。沿江地区仅化工行业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其他像钢铁、冶金、造船、水泥、火电等产业规模也十分庞大,沿江地区的转型升级,首先要把这些存量调整优化起来。回过头来看,这些产业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调整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对当地经济发展、居民就业、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提高环保、技术、安全标准等手段,给企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