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

143阅读 | 5收藏 | 8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1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2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3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4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5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6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7页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docx第8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8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小可爱小阔爱 上传于:2024-05-20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方便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规范自行纳税申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一)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二)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三)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无论取得的各项所得是否已足额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均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于纳税年度终了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至第四项情形的纳税人,均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于取得所得后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本办法第二条第五项情形的纳税人,其纳税申报办法根据具体情形另行规定。 第四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所称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不包括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本办法第二条第三项所称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 第二章 申报内容 第五条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应当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申报)》(见附表1),并在办理纳税申报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同时报送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有效身份证件,包括纳税人的身份证、护照、回乡证、军人身份证件等。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年所得12万元以上,是指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取得以下各项所得的合计数额达到12万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七条 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所得不含以下所得:   (一)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九项规定的免税所得,即:   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即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5.保险赔款;   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   8.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   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可以免税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第八条 本办法第六条所指各项所得的年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一)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月1600元)及附加减除费用(每月3200元)的收入额计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实行查账征收的,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计算;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按照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或者按照其自行申报的年度应纳税经营额乘以应税所得率计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按照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计算,即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实际取得的经营利润,加上从承包、承租的企事业单位中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计算。   (四)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额计算。   (五)财产租赁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缮费用的收入额计算。   (六)财产转让所得,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即按照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转让财产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收入额全额计算。 第九条 纳税人取得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至第四项所得,应当按规定填写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应的纳税申报表(见附表2-附表9),同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三章 申报地点 第十条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纳税申报地点分别为:   (一)在中国境内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二)在中国境内有两处或者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三)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或者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下统称生产、经营所得)的,向其中一处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四)在中国境内无任职、受雇单位,年所得项目中无生产、经营所得的,向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第十一条 取得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至第四项所得的纳税人,纳税申报地点分别为:   (一)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处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二)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向中国境内户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有户籍,但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三)个体工商户向实际经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四)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兴办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区分不同情形确定纳税申报地点:   1.兴办的企业全部是个人独资性质的,分别向各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2.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的,向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 兴办的企业中含有合伙性质,个人投资者经常居住地与其兴办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选择并固定向其参与兴办的某一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五)除以上情形外,纳税人应当向取得所得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第十二条 纳税人不得随意变更纳税申报地点,因特殊情况变更纳税申报地点的,须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四项第三目规定的纳税申报地点,除特殊情况外,5年以内不得变更。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经常居住地,是指纳税人离开户籍所在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 第四章 申报期限 第十五条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第十六条 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分月预缴的,纳税人在每月终了后7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分季预缴的,纳税人在每个季度终了后7日内办理纳税申报。纳税年度终了后,纳税人在3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 第十七条 纳税人年终一次性取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内办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