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曹操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
2.能抓住诗眼,读懂诗歌的感情。读懂曹操“忧”而奋发、慷慨旷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能鉴赏诗中的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
4.背诵并默写全诗。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曹操,字 ,东汉末年著名 家、 家、 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 。并与其子 、 被称为“三曹”,是 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 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 的理想和壮志。缘事而发,气魄雄伟,格调 。被后人誉为“ ”。其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 、 、《观沧海》。其诗作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充满激情,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 ”。
2.“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3.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4.结合诗句,给加点字注音。
譬( ) 衿( ) 呦呦( ) 笙( ) 瑟( )
掇( ) 阡( ) 匝( ) 哺 ( )
5.解释下列的字词,并翻译课文。
当歌: 几何: 何以:
但为: 沉吟: 相存:
契阔: 不厌:
二、问题探究
1.通读全诗,请你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2.诗人到底“忧”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忧情。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
4.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三、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2)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曹操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
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我读到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字数100字以上。
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全诗)
《短歌行》导学案
一、知识梳理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中国北方,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并与其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缘事而发,气魄雄伟,格调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