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管理 上下融通 提升所得税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二年多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变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坚持总局所得税“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要求,分局以“两级”专业化管理为主线,以建立风险指引库为抓手,以“上下”畅通的风险识别互动机制为支撑,逐步建立了以风险为导向的所得税管理机制,所得税征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一、分析税源结构,明确汇缴重点
今年,分局参加汇缴总户数为3232户,比去年同期的3049户增加了183户。应申报3232户,已申报3232户,申报率为100%。应参加汇缴的查账征收户数1671户,占汇缴总户数51.7%;全部为就地缴纳企业,汇缴审核率为100%。经汇缴核定的盈利企业1021户,盈利面为61.10%,亏损企业531户,亏损面为38.9%。盈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共计65189.3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64400.74万元增长了1.22%,应纳所得税额16297.3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6100.18万元增长了1.22%,减免所得税额905.41万元,比去年同期的645.52万元增长了40.26%。实际应纳税额15391.9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5454.68万元减少了0.41%。减免所得税额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户,享受税收优惠138.38万元;以及部分过渡期优惠企业销售业绩增长幅度较大。
应参加汇缴的核定征收企业1561户,占汇缴总户数48.3%。收入总额共计11.18亿元,比去年同期13.22亿元下降了15.43%,应纳税所得额共计8237.74万元,比去年同期9052.87万元下降了9%,应纳所得税额2064.26万元,比去年同期2263.22万元下降了8.79%。
从征管户的产业结构看,分局所得税征管户主要集中在:1、批发零售业1496户,实际应纳所得税额2802.19万元;2、制造业476户,实际应纳所得税额3805.15万元;3、服务业834户,实际应纳所得税额1649.13万元;4、房地产业37户,实际应纳所得税额6811.83万元。
二、加强汇缴基础,突出风险防范
由于所得税核算形式多样,计算过程复杂,优惠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执行审核审批手续繁琐,从税种认定、适用政策、预缴申报到汇算清缴,一系列办税事项特别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和纳税调整,都对企业办税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所得税政策、尤其是税前扣除项目的熟悉把握不全面,带来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和财务核算的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给所得税征管带来难度。针对上述问题,分局注重双层审核、聚焦三大难点、主攻八大风险,加强汇缴基础审核工作,突出风险防范。
1、注重中介机构的税企桥梁作用,前移风险审核关口。在市局所得税汇缴工作会议后,分局邀请税务事务所,对汇缴政策进行解读,共同商讨如何提高今年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在汇缴前统一把握和落实好新政策,明确中介机构对2009年企业所得税汇缴政策的宣传培训要求。
在汇缴过程中,分局对重点税源户要求报送由具有合法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相关鉴证报告,对一般纳税人鼓励聘请中介机构对涉税事项进行代理,以此将汇缴申报审核的关口前移。对中介机构审核中出现的问题,管理员在汇缴时认真复核把关,及时纠正,实行双层审核。本次汇缴分局共有472户企业由中介机构进行年度审计并出具鉴证报告,共有22家税务师事务所参与汇缴的审计工作。鉴证的纳税调整项目总数为2749项,鉴证的纳税调整增加额为327575.90万元。
在汇算清缴工作中,各中介代理机构充分发挥税企之间的桥梁作用,认真对企业历年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复核,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缓解了税务机关的工作压力,节省了汇算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质量,做到“应收尽收”,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注重申报过程中税收风险点排查,严格对资料的审核鉴证。
首先注重企业所得税管理电子台账的维护,厘清所得税税基。包括汇算清缴管理类、审批类、备案类、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台账。其次,重点注意审查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减免税等涉及备案、报批的情况,主要是结合新所得税法及各项具体政策的出台,将台账作为税收管理员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的辅助工具。第三,对长期申报微利、长亏不倒、贡献率明显偏低等所得税风险管理重点,实施年度申报过程控制,确保提高申报质量。
3、注重年度汇缴过程中税收风险点识别,紧抓风险事项审核。分局对历年汇缴经常会出现的风险事项进行分类,分成“四个异常”项目(预提费用、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纳税调整明显异常)和“四个过大”费用(会议费、运输费用、办公费、劳务费)在汇缴中重点开展审核,对纳税人错误申报行为依法追究处理。
本次汇缴发现有风险项目并进行调整的查账征收企业有423户,占应汇缴查账征收企业总数的13.61%,共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751.74万元,调减当年亏损24829.29万元,调增应纳所得税额455.64万元,增加补税额332.55万元,减少退税额29.14万元。
三、加强评估审核,准确核实税基
1、两级管理、合理分工、强化应对过程控管
目前,在全省“自上而下”的内控机制指导下,统一的风险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为了增强分局层面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能力,从以往的“被动应付式”状态转变为系统性考虑和统筹安排风险应对工作,分局在一科组建风险管理专业化团队,统筹管理分局风险工作,构建“两级”管理体系。一是加强人力资源配置。调集4名财税知识较强、税收经验丰富的人员及税政员组建分局的风险管理专业化团队。二是形成统分结合的“两级”管理体系。指向性应对和风险事项分配复核由专业化团队承担;专业化科室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风险开展专业化应对,管理科室对一般风险事项进行应对。
强化应对过程控管,完善风险应对考核机制。一是加强层级风险控制,细化分局风险团队、专业化科、管理科“三科室”风险应对职能,明确分局风险团队着重于分析、整合、发布、指导、协调、指向性应对、反馈和考评等职能,主要是对下发的所得税风险事项初步分析后进行任务整合分解,目的在于杜绝重复应对,减少一线应对人员的工作量;管理员或应对专业人员侧重于开展具体风险点分析、排查、处置和建议反馈。二是分局通过“风险应对工作任务分解单”和“工作任务传递单”落实内控连贯机制,体现压力传递、相互补位不缺位的原则。三是以补税率、调整数为参数指标,采取“评析通报、复核复评、考核激励”等三种形式强化风险结果的运用。
2、专业操作、综合应对,着力化解缴后风险。
汇缴评估检查是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规定,提升汇缴质效,促进收入增长的有效抓手。因此,在汇缴清算过后,按照市局、省局所得税风险管理的要求,坚持“依托信息化、人机结合、指标分析、数据比对、全面评估、重点检查、先评后查”的原则,在前期汇缴工作基础上,认真做好所得税风险专项评估工作,核实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
一是开展所得税重点调查评估。汇缴工作结束后,市局对年度申报数据、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了九类重点审核项目,分局共涉及24户企业。其中大额财税差异纳税调减项目涉及10户,占总户数的42%;毛利率下降较大且税负上升涉及5户,占总户数的21%,其余7个项目涉及9户,占总数的37%。风险专业化应对团队针对风险分布情况进行统一分析并与整合了7户其他风险应对事项,根据对企业涉税风险的初步分析判断,确定具体应对方法、应对科室。其中,专业化科室应对10户,管理科室应对13户,1户由于企业规模、涉税风险较大移交稽查局实施稽查。此次重点项目核查专业化应对率达到43.48%,涉及纳税调整共9户,选案准确率达到43.75%,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173206.27元,仅大额财税差异纳税调减这一项目调增所得额达6960906.56元,补缴所得税622968.63元。
二是开展所得税风险数据应对工作。2010年省局确定的风险指标重点识别范围包括:税基比对异常、预提费用异常、工资及三项经费异常、其他应收款异常、其他应付款异常。
分局由风险管理团队统筹安排这次风险数据应对工作进行,结合税源管理平台推送的汇缴审核任务和分局征管实际,充分运用好系统审核工作底稿和市局下发的风险应对工作指引,首先对基层一线应对人员详细解读风险数据取数口径、应对重点、应对要求及平台操作程序,确保风险应对工作有序、有效进行;其次,按照风险项目的难易或复杂程度,将风险审核任务在专业团队、专业化科和税源管理科之间进行分配,提高风险数据应对的专业化管理水平;第三,通过典型性企业风险数据应对工作,发挥风险应对指导作用,并分阶段统计分析应对情况,及时通报。
这次风险数据应对工作,经过各项风险数据整合后分局共涉及168户,其中由风险管理团队应对14户,由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风险企业组成;专业化科应对24户,由初步分析后确定的涉税风险较大的企业组成;剩余的130户分别由各管理科的税源风险分析应对骨干应对。这次应对的168户企业,其中涉及所得税风险的共 39户,选案准确率达到23.2%,共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886024.28元,调减亏损4365868.64元,补缴企业所得税475256.07元,交纳滞纳金56140.77元。数据采集错误的共16户,占总数的9.5%,其中主要集中于税基比对异常项目,主要是取数口径差异,例如:存货购进异常取数口径并未剔除固定资产抵扣差异;另外,此次选案口径并未剔除纳税人在所得税汇缴时的纳税调整差异影响,这也造成基层的无效应对。暂无问题的129户,主要集中于税基比对异常、其他应收款异常、其他应付款异常项目,造成其他应收、应付款异常的原因集中于关联企业之间往来借款。这些往来借款,特别是一些投资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大额往来借款,大部分无借款合同,也不涉及利息。目前,相关政策并没有涉及如何确认这类往来借款之间的利息收入。
三是开展行业评估。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和公司财务指标,从分析行业特点入手,对医药零售行业、投资担保行业和混凝土行业实施纳税评估。对医药零售行业重点关注:1、分支机构设置情况及药品在内部调拨、配送的情况;2、过期药品的处理方式、账务处理情况;3、是否存在联营、出租柜台、出租出借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行为;4、医保定点药店是否存在代划卡现象?如何结账?是否存在用医保卡刷取保健品、日用品的行为等情况。针对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