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重点品德)的实质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科尔伯格)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大题)
态度的实质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概念: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判断: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正确)
结构
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情感成分:态度的核心成分,指伴随着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一般情况下,这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知情脱节)
品德的实质
1品德的实质
概念: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品德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结构(非常重要)
道德(社会现象)认知:品德的核心,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
道德情感: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良好品德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三军可得帅)
道德行为: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发
【小明妈妈叫他出去,但门外有一个椅子,椅子上有十五杯子】
【小强,在妈妈外出后,偷吃,不小心打碎了一支杯子】
问:谁犯的错比较大?他律(行为结果:小明)自律(行为动机,小强)
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从他律(6-10)到自律(10以后)、从行为结果到行为动机的转化发展过程,以10岁为分水岭。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道德两难故事法 海因茨偷药【妻子重病,医生治不好;新药,需要钱;没有钱;偷】对?
前习俗水平(幼儿园-小学中低年级):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 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
前习俗水平(小学中低年级-青年、成年)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法律是不变的)
后俗水平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阶段或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可变的】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社会公认】定向阶段或良心活普遍定向或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亲历学习与观察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方式。观察学习是学习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