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文库
登录
注册
2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

157阅读 | 7收藏 | 14页 | 打印 | 举报 | 认领 | 下载提示 | 分享:
2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2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3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4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5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6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7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8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9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0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1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2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3页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doc第14页
福利来袭,限时免费在线编辑
转Pdf
right
1/14
right
下载我编辑的
下载原始文档
收藏 收藏
搜索
下载二维码
App功能展示
海量免费资源 海量免费资源
文档在线修改 文档在线修改
图片转文字 图片转文字
限时免广告 限时免广告
多端同步存储 多端同步存储
格式轻松转换 格式轻松转换
用户头像
人生苦短 上传于:2024-06-15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造纸术的发明 B. 印刷术的改进 C. 科举制的确立 D. 宋词的繁荣 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的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B.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D. 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3. 中共六大之前,工人成分在党内占主要比重。1928年7月中共六大召开时“党员有百分之七十六是农民,仅只有百分之十是工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B. 第五次反围剿胜利 C. 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D. 土地改革意义深远 4. 如图为民国时期的漫画《同学不同装》,可见当时的社会生活(  ) A. 沿海地区变化大于内陆地区 B. 变化仅仅出现在学校校园 C. 大中城市变化大于广大乡镇 D. 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5.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苏联突然发现,这个刚刚建立的共和国不一般,为了自己的独立、主权,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奋不顾身,“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就是这么来的,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打来的。这主要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 彻底解决了新中国安全问题 B. 拖延了新中国的经济恢复 C. 完全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 D.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6. 大庆油田于1960年启动开发建设,仅用3年多时间就生产原油1166.2万吨,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布局,让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这说明我国(  ) A.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C.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7. 1980年,浙江的章华妹领到了我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山东临清县农民赵汝兰承包土地,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公私合营的实现 D.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8.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是指中国(  )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与美国、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9.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该市的印刷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的开展 C. 工业革命的爆发 D. 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0. “英国能够在18、19世纪成功地实现现代化,主要是由于其在16-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一观点评论的是工业革命(  ) A. 成功的前提 B. 产生的影响 C. 革新的过程 D. 世界的地位 11. 1866-190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成为向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8亿美元。这一时期促进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 南北实现统一 C. 在独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D. 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12.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此政策,它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这一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13. 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这一观点认为(  ) A. 德国为完成国家统一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B. 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 C. 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 《凡尔赛条约》已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14. 据统计,截止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97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美10个,大洋洲11个,欧洲1个。这说明(  ) A. 西方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B. 欧洲民族解放运动迟缓 C. 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D. 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加强 15. 2022年3月24日,塞尔维亚举行悼念北约轰炸遇难者活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致辞中说,北约23年前在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小国发动残忍、可怕、非法、不人道的袭击。北约这一行动表明冷战结束后(  ) A. 世界动荡带来经济破坏 B. 联合国失去维护和平作用 C.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 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16.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亚洲文明交流有哪些特点? (2) 请列举两个亚洲的文明古国及成就。 文明古国名称 相关成就一例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材料二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剑桥古代史》 (3) 根据材料二,与雅典有经贸往来的古国有哪些? (4) 雅典公民为什么能享受到来自各地的商品?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这就是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就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这时中国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其对中国社会的压迫,甚至不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政党、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 ——摘编自张海鸥《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 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下降”“降到谷底”“走出谷底”分别源于哪个历史事件? (2) “20世纪头20年”对应示意图的哪一段?(写出字母即可)这一时期中国存在着什么积极的、向上的因素? (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过程中,“新的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政党”分别是什么? (4) 结合史实说明“新的政党”是怎样一步步引导中国走出“谷底”的? 18. 棉花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前,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在棉花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欧洲被摒弃在三大棉花中心之外。 1492年哥伦布在美洲登陆,引发了大规模的土地掠夺,使棉花的大规模单一种植成为可能,也使欧洲得到介入全球棉花网络的机会。 16、17世纪,欧洲国家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从暴力掠夺、奴隶贸易中获得大量财富,棉花和棉纺织品在奴隶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早期殖民扩张中,欧洲在棉花贸易中开始占据决定性的主导地位。 18世纪60年代棉纺织技术革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棉花产品急剧扩张,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殖民地。 19世纪下半叶,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西方大国的垄断资本集团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在殖民地投资设厂,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完全取代亚非拉,构建起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全球棉花网络。 ——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欧洲与全球棉花网络”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将学习成果填入下表。 时期 特征 相关事件 新航路开辟前 欧洲被摒弃在三大棉花中心之外 1492年-16世纪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殖民扩张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⑤ ______ ⑥ ______ (2) 根据材料归纳西方国家先后采用过哪些殖民方式?(列举3种)并选取其中一种殖民方式,解释其成因。 (3) 若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则材料还可用于探究哪些历史课题?写出两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宋代的印刷出版事业迅速发展壮大,B项正确;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宋词的繁荣与出版事业的兴盛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C 【解析】A.材料与中国的工业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B.材料是强调救亡图存,而不是强调社会性质的改变,排除。 C.从材料中直截了当的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符合题意。 D.材料没有反映出洋务运动破产,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甲午中日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1928年7月中共六大召开时‘党员有百分之七十六是农民,仅只有百分之十是工人’。”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了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所以这一时期的党员成分主要是农民阶级,故A正确。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并未成功,排除B。 C.此时抗日战争并未开始,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土地改革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D 【解析】漫画中的人物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的穿长袍马褂,有的西装革履,这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特征是新旧并呈、多元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故D符合题意;AC说法正确,但图片没有体现,排除;“变化仅仅出现在学校校园”的说法错误,变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排除B。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解析】题文描述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A错误,“彻底解决了新中国安全问题”与实际不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具有与促进作用,B错误;C错误,“完全突破”的说法绝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朝鲜战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朝鲜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AC项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 B.根据“大庆油田于1960年启动开发建设,仅用3年多时间就生产原油1166.2万吨,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布局,让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可知,材料反映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符合题意。 D.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一五计划背景、时间、成就、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答案】D 【解析】A.土地改革完成是1952年,排除A项。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项。 C.公私合营的实施是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 D.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农村改革相关知识,识记农村改革相关知识。 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重返联合国,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本题以中国重返联合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古典书籍上升’“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故选项B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与宗教书籍的印刷发行关联不大,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的爆发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最早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于17世纪,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步入近代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材料中“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与其符合,A项正确;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革新过程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地位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学习英国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前提,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工业革命。 1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866-19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是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B项正确;1775年-1783年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北美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故排除A、C项;1787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民主政体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内战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亿美元增加到1900年的58亿美元”。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1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它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可知,苏俄实行的这项政策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故选:C。 本题
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