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收费“按下葫芦浮起瓢”
文/程莉莉
消费者缺乏足够的信息以验证收费一方的“成本说”是否站得住脚。即使打中了乱收费的“七寸”,有时,对方依然我行我素,消费者依然无可奈何。一边是没有话语权和议价能力的普通消费者,一边是垄断带来的十足底气,即使乱收费一再被整治清理,新的收费名头仍会继续出现。
一些银行免费服务近期正在发生悄然变化-2013年12月4日的《新京报》列举若干被指为“新一轮乱收费”的服务项目,如2013年12月1日起农行开始收取每月2元的短信通知服务费;从明年起兴业银行将对IC借记卡开卡和换卡收取每张20元的工本费;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则将对日均资产不足5万元的金卡客户收取每卡每月10元的账户管理费……这些费用收得合不合理,再次引起公众热议。
收费,银行这一举动大家并不陌生,不过因为每每“创新”收费的名头,每一次收费都给公众带来某种“惊奇感”。从年费、账户管理费,到短信通知服务费、IC借记卡费,在消费者“这也要收费?”的惊讶声中,银行屡屡印证着“只有想不到,没有收不到”。而与花样翻新的收费项目相比,收费的理由几乎不变,总是少不了“成本